从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电子商务领域的综合性法律。网民认为,电商法填补了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空白,线上交易从此有法可依,有助于进一步净化消费环境,为消费者网购撑起法律保护伞。
网民“张东锋”认为,过去10年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了10倍以上,成为“互联网+”发展最快的领域。不仅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成为“扩大消费的亮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不过,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网民“虞沨沨律师”表示,一方面,在电商发展的洪流中,往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不少产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消费者频频中招而维权无门,确实有必要对电商设立准入门槛。根据电商法规定,淘宝、京东等众多平台以及微商领域的大量自然人经营者,需要进行工商登记成为市场经营主体,并依法纳税。另一方面,大平台“店大欺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刷单、大数据杀熟、捆绑搭售等现象屡见不鲜,进一步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网民表示,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落实。一直以来,网购消费者维权难、维权成本高饱受诟病,倘若法律武器用起来“不灵光”,在解决问题上“不给力”,就背离了立法的初衷。今后要不断完善法律实施的配套制度机制,尽可能消除人们运用法律维权的现实障碍,把法律的权威和效力彰显出来。
(记者 明航 整理)
随着商品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正规销售渠道之外,一直活跃着一个依靠人力携带商品入境、通过网络进行分销的群体——代购。
在电商法实施之前,无论是在淘宝上开网店,还是选择成为微商都不需要工商登记,但电商发展在极大释放市场活力的同时,这种“零门槛”也带来不少监管上的问题。为此,“是否需要工商登记”在立法时就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
前后历时5年,3次公开征求意见,4次审议之后才出台的《电子商务法》(简称“电商法”),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电商行业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为规范行业发展迈出最重要的第一步。
从昨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正式实施,以往靠“人肉”通关带货的微商们,都将成为电商经营者中的一员,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履行纳税义务。
《电子商务法》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电子商务行为规范有了一部专门法,这也是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
在微商和直播平台等新兴网络交易平台遇到“劣质产品”问题的受访者比例最高,占比47.5%;其次是冒牌货和售后服务差等问题,占比分别为39.2%和36.2%。
《电子商务法》2019年1月1日就将正式实施了,届时所有代购、微商都多了一个专业称呼:“电子商务经营者”,他们都需要办理采购目的地和中国双方的营业执照,并且缴纳相应税务。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和交易规模。2018年8月31日,历时5年时间,历经4度审议,后又3次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将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共有8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