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产品体系亟待规模化标准化
农村电商造福一方却遭遇成长烦恼
近年来,许多乡村地区通过发展电商,打破信息壁垒,将农产品推向广阔市场,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农村电商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精准扶贫也从中受益。不过也应看到,农村电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物流体系不畅通、产品尚未规模化标准化、品牌支撑能力欠缺等难题有待解决。业内人士建议,通过完善人才培训、引导规模化经营、对接精准扶贫等举措,进一步发挥电商在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联接农户与市场农村电商结硕果
“2017年蜂蜜卖了20多万元,2018年卖断货了,供应一直跟不上需求。”广东韶关南雄市(县级市)珠玑镇角湾村电商负责人叶潘英告诉记者,她经营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2017年开始运营,主要售卖村里农户生产的蜂蜜、大米等土特产品,远销珠三角、北京、天津等地,帮助农户实现了增收。
南雄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8.67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5.36亿元,农产品上行销售1.81亿元,其中扶贫农产品销售4536万元。
在广西横县,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2018年,当地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体系,共建成16个乡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26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服务站,乡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县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服务站总数达150个,加上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邮政村邮乐购、乐村淘、京东帮等国内知名农村电商平台建设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全县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接近700个,覆盖了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据统计,横县在阿里巴巴平台开设的网店达2000多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8000人,培养出了一大批基础网商,有力促进了农特产品上行。
电子商务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精准扶贫也从中受益。在农村电商实践较好的广东清远市,据清远市商务局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初,清远市电子商务产业带动超过1568户贫困户,超过4500名贫困人口脱贫,平均每户带动增收3000元以上。以英德、清新等地的贫困村为例,当地引入电商扶贫合作社模式,合作社与线上平台公司紧密合作,对贫困户社员优先采集产品信息、售卖农产品和参与各类活动,直接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此外,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被进一步填平,农村电商发展迎来新机遇。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特别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与三农题材相关的“三农创作者”,他们制作包括农村生活、土特产品等内容的短视频,在平台上发布后受到追捧,将信息转换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2017年‘双十一’期间,我在网店卖出去15万斤皇帝柑,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甘有琴是广西灵山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2017年5月,甘有琴的家人将她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和做农家菜的视频上传到网络直播平台,吸引大量粉丝关注。如今,她的粉丝量已累计千万,每天视频播放量约200万次,而她的网店“巧妇9妹”,也是灵山县规模最大的电商之一。2018年,团队共计推介销售农副产品800多万斤,初步统计产值超过2300万元,不光自己致富还带动全村脱贫。
基础设施待完善标准体系待建立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农村电商在结出硕果同时,也面临物流成本高、农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偏低等客观难题。
一是物流体系、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记者在广西某县了解到,当地贫困村的网络、用电等情况有待改善。此外,由于用地及交通条件限制,当地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时效也难以保证,特别是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和物流“最后一公里”等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滞后。
记者了解到,虽然多地都在进行打通村镇物流“最后一公里”探索,但高额配送成本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阻力。韶关南雄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主任敖威龙认为,物流成本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去年7、8月份,通过电商卖了70万元左右的黄皮到全国各地,其中,27万元付给了顺丰物流。”清远英德市果康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勇辉说,还有一些需要远距离运输的产品,物流成本甚至高于产品价格。
二是农产品生产销售应该进一步规模化和标准化。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散户农民无法将农产品规模化;即便有了产业,一些农产品也具有地域品牌,但缺乏企业化整合,导致部分特色农产品未进行质量认证,加之缺乏有效的品牌宣传和推广,未形成产业集聚效益,无法满足网上全国性需求。
敖威龙说,有些客户对货源有大的需求,有时候需要几十万斤的火龙果,但当地生产能力有限,既达不到数量的要求,也很难保证质量的统一。
“没有标准化的产品,就没有好的市场。市场上对产品的需求,以标准化的产品为主。”清远市寻乡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光华说。
一些农产品电商从业者表示,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同时,确保生产、销售的农产品具有相关食品生产许可证无可厚非,这是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但在实践中,办理相关产品认证却是一件难事,需要较高的成本。“办证本身不需要多少成本,但是办理相关许可的话,就需要有配套的场地、生产设备等,要达到这些办证条件,就需要一笔较大投入。”英德市果康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宋勇辉说。
三是贫困村电商人才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尽管近些年农村电商迅猛兴起,但懂操作、善宣传、敢创新、会经营的本地电商人才缺乏,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难题之一。南雄市一位基层干部说,电子商务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多领域多层次人才的需求特点,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县乡一般经济欠发达,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多为老人和儿童,会电脑、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十分缺乏。加之大部分农村产业聚集程度低,电子商务人才的发展空间小,人才环境不乐观,难以引进复合型高端电商人才和留住人才,一些电商企业、网商、农业专业合作社严重缺乏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营销、广告等人才。
清远英德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宁丽芬说,一般电商客服等基础层面的人才,当地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培养,但较高层次的运营人员,就很缺,很多企业都在寻找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找到后也会因为待遇等问题,留不住人家。
有电商从业者反映,现在农村年轻人口流失严重,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电商认识不到位,对农村电商的运用意识并不强烈。从事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不足,特别是缺乏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
还有不少从业者反映,品牌建设也是农村电商发展需要补齐的一块短板。如何讲好故事、体现产品特色,困扰着许多经营者。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到处都是土特产品,但是如何在这些同质化的产品中,做到区别于其他产品是一大难点。“以电商平台上出售的鸡为例,有湖南鸡、广西鸡,但这些平台上出售的鸡,怎么区别开来?”罗光华表示疑惑。
优化物流体系完善人才培养
相关从业者分析,目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好时机,一方面,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电商持续获得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经过市场洗礼,已形成一批成熟的专业人才队伍和相当的技术积累,行业变得更加理性。此外,市场环境趋好,消费者更多利用电商购买农产品。
不少基层干部和从业者建议,发展农村电商,除了要积极完善物流体系外,还须从思想上深化对农村电商的认知,生产环节注重规模化标准化,销售渠道上对接各类新的传播媒介。
一是提高对电商的思想认识。“现在很多地方发展农村电商存在思想误区,认为电商就是搭建网络平台或者入驻淘宝、京东等平台,过分强调流量和技术,单纯注重流通层面。”罗光华说,农村电商其实只是农村产业的一部分,做电商,首先需要懂农业,了解农业规律。电商需要沉淀,电商不可能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二是优化完善乡村物流体系。不少基层干部建议,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要综合线上线下统筹考虑。线上,由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搭建面向农村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物流体系信息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线下,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税费减免等方式,大力建设电商综合物流园区,充分利用地方规模物流企业优势,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统筹支持入驻乡镇、中心村的物流、快递公司分支机构或服务站点建设。
三是加快产品规模化与标准化建设。一些从业者认为,电商只是销售环节,农村电商的发展,根本上需要积极引导农产品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统筹农产品生产、物流、冷链、包装设计等环节,尊重农业发展规律。
“农产品连片生产和标准化加工,既可以树立品牌,又可以形成规模,是农业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农村电商发展趋势。”罗光华说,现阶段,一般农村电商的从业主体,包括合作社、电商平台等,可以做到农产品外观标准化,但是产品本身标准化仍是需要克服的难点。例如,生产过程中的土壤环境、天气等不可控因素,运输途中的耗损等,都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带来挑战。
宋勇辉认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方面,目前有效地解决办法就是政府支持有带头作用的企业办起加工厂,以此带动附近小企业或个体户将产品交给加工厂生产,再贴品牌。“希望政府在扶持时,将部分资源分流扶持这类创业型带头企业,而不是将资源都给大企业。”
四是对接精准扶贫,引导电商平台支持扶贫产品。不少基层干部建议,加强农村电商发展与精准扶贫对接,特别是在当前倡导消费扶贫的政策背景下,电商与扶贫应该结合得更紧密。不少合作社、基层电商负责人希望,引导流量大的电商平台积极对扶贫产品进行推广,在展示页面、搜索关键词等方面适当给予倾斜。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至关重要。业内人士认为,在现有农村条件下,引进电商人才非常艰难,加大力度对农村地区进行电商专业化人才培训是可行路径之一。例如,依托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培训基地,聘请高级专业人才结合当地实际培训授课,形成实战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模式;培育一批扎根本地,真正了解电商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特别是返乡青年群体;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企业,选送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到高校和知名网商企业进行培训。
此外,一些农村电商从业者建议,应将各县已建立的电子商务中心基地进行升级利用,将基地在提供场地、举办培训、政府协助办证、税务支持及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功能基础上,转化为运营角色,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当地龙头企业,布局完善农村电商产业链,为农业企业入驻提供综合服务。(记者 李雄鹰 曹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