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专家学者认为,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投资增势趋稳结构优化,工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继续优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
本报记者 陈果静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2%,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3%。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二季度我国GDP增速比一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但是,从6月份数据来看,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等都出现企稳回升的特点。比如,6月份投资需求走稳,上半年投资增速比前5个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3%,增速虽然较低,但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
“从长期看,随着经济运行步入转型升级阶段,近几年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是正常现象,重点在于经济增长质量得到持续提升。”连平表示。
数据显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增长质量持续提升。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9%,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5.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3%,高于第二产业2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个和3个百分点。
连平认为,目前我国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正逐渐释放效力。他预计,下半年经济运行仍会延续稳中有进态势。受外部不确定的影响,经济运行可能出现波动,但不会超出6%至6.5%的目标区间。
连平建议,下半年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应适度加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政策方面,下半年要全面落实2万亿元减税降费工作,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减负;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大需求、稳增长的作用,可以考虑扩大将专项债券作为项目资本金的范围。货币政策方面,可以考虑适时适度边际放松,增加定向支持力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
投资增势趋稳结构优化
本报记者 熊 丽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9100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前5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4%。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80289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前5个月提高0.4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上半年投资增速趋于平稳,主要表现在民间投资、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并开始出现回升势头。总体来看,主要表现出三个“稳”,即市场预期趋稳、新增订单趋稳和投资信心趋稳。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三大投资的基本表现来看,房地产投资自去年以来一直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增速大概在10%左右,上半年略微有所回落,为10.9%;基础设施投资上半年比前5个月略有加快,制造业投资最近两个月小幅加快。
在增速趋稳的同时,投资结构也呈现优化的趋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教育等短板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8.0%和18.9%,分别比全部投资快42.2个和13.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4%和13.5%,增速分别比全部投资快4.6个和7.7个百分点。
刘向东分析认为,投资趋稳的外部原因是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有所减弱,全球货币政策变为宽松,外资重新流入。内因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性变化。短期看,强化“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松紧适度,随着政策落实落地,其效果不断显现。长期看,中国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仍旧旺盛,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改革开放的红利也有待充分释放。
“下半年或全年投资增速有望稳定在6%以上,特别是目前基建投资还维持在4.1%的较低增速,随着财政投入加大,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回升面较大,而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速已有所回升。”刘向东说。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
工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本报记者 董碧娟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比5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68%。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而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0.1个百分点。若从制造业具体门类来看,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拉动全国上半年整体工业增加值的新动力。”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
具体来看,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0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3.8%,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苏剑分析,“从相关配套的服务业来看,前5个月,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5%、12.3%和12.0%,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2.4个、2.2个和1.9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以上综合表明,全国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势头表现强劲”。
苏剑认为,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良好表现主要得益于投资的较快增长。“较高的投资增速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快速发展,成为上半年国内工业发展的最大亮点。”苏剑分析,其背后的投资动机主要来源于内外两方面因素: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化经济结构仍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路径,另一方面受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驱动,例如在整体汽车销量负增长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仍能保持较快速增加,从而改变了企业投资动机。外部因素主要是中美经贸摩擦迫使国内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以摆脱对外部的依赖。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
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本报记者 姚 进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10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上半年消费增速走出低谷,呈现出逐月提高的态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月份为7.2%,5月份为8.6%,6月份则上升至9.8%,增速不断提升,这说明消费增长的动力非常强劲。
一方面,消费能力稳步提升,特别是中等收入人群收入增长更快,使得消费能力后劲充足。“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8%,而中等收入人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达9.0%,这说明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中等收入人群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二是消费意愿最为强烈。中等收入人群收入快速增长,意味着未来消费增长的后劲很强。”赵萍说。
另一方面,消费意愿强烈,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赵萍认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294元,而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0330元,这说明我国居民把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用于消费。
在消费意愿强烈的同时,消费结构呈现出实物消费增速较高但占比下降,服务消费增速和比重持续上升的明显态势。
赵萍表示,这意味着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从实物消费为主向实物与服务消费并重的发展格局转变。
与此同时,消费渠道创新特点突出,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比较明显。“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增速高于全国网上零售额的增速,主要在于很多实体零售企业开始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模式,而原来的线上电商也在努力探索向线下延伸,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交叉销售,进一步扩大线上销售增长。”赵萍说。
在赵萍看来,未来消费增长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消费已经走出低谷,进入上升通道;受短期因素影响,可能会存在月度增速上的波动,但整体会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总体趋势会较为平稳。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
外贸全年有望平稳增长
本报记者 冯其予
按照美元计算,上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额增长0.1%。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表示,这个成绩是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贸摩擦加剧的情况下取得的,虽然增速不高,但可谓来之不易。
首先,201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6%,创下4.62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今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对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在不断显现,并已经开始影响全球贸易。上半年,我国出口实现小幅增长是在进出口规模基数较高,而全球整体贸易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取得的。其次,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年上半年不少国家的出口出现了下降趋势。比如,今年前5个月,韩国出口额同比下降7.4%、日本出口额下降6.2%、美国出口额下降0.14%。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在规模稳步提高的基础上,结构实现了全面优化。民营企业在外贸出口中的占比超过50%,民营企业的出口在上半年一直大幅增长。同时,一般贸易占比稳步提高,出口达到59.9%。此外,商品结构、区域结构、国别结构都在优化。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出口下降8.1%,对东盟、欧盟、日本等国的出口都呈增长态势。
梁明认为,2018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的措施。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了进一步稳外贸的措施,包括完善财税政策、强化金融支持、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很有针对性。从下半年来看,稳外贸的政策储备还有很多。
梁明表示,从整体看,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商品竞争力非常强,很多国家依然需要采购我国的商品。即便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出口商品的多样性、价格的多样性、还能满足绝大多数国家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外贸出口正增长有较大把握。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成威:
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本报记者 曾金华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上半年的就业数据延续了一季度的态势,总体来说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就业的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成威表示。
统计显示,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824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26万人,增长1.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增加,表明经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增强。”李成威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置于宏观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重新定义了就业和增长的关系,从就业出发,稳住了就业,增长也就有了保障,这对稳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李成威说,在政策协同方面,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创业,较大幅度增加就业补助资金,落实国家普惠性就业创业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等等。
同时,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韧性不断增强,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稳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有序开展,推动了就业局势保持总体平稳。
“当前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从微观层面来看,存在一些结构性的就业问题。比如,大学生毕业季带来的就业压力,经济转型升级、去产能等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就业压力。当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经济韧性较强,下一步通过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能够保持就业形势的总体平稳。”李成威说。
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备受保护主义困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科学把握经济形势,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尤其是要把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持续优化稳增长的经济结构。
在1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主要经济指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前8月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结构优化态势没有变,稳中有进的态势仍然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