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消费、投资等部分主要指标增速较上月有所回落。市场认为回落幅度“超预期”,对下半年经济走势的悲观情绪有所增加。对此,应全面客观看待。基数效应、疫情影响叠加极端天气等短期扰动因素,是导致7月份部分数据同比回落的主要原因。但从累计来看,当前经济增长水平符合预期,主要宏观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国民经济延续了稳定恢复态势。
去年在疫情影响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前低后高”,受基数逐渐抬升影响,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7月份数据表现之所以不及预期,还与高温、暴雨以及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有关。比如,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引发险情灾情,受灾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波及多个省份,令市场销售增速有所回落。江苏、河南、湖南等多个地区受汛情和疫情影响,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施工进度有所放缓。
从趋势来看,下半年我国经济仍然会保持稳定恢复态势。看消费,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环境的改善,下半年居民消费会继续回暖;看投资,“十四五”规划的一些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制造业投资也将伴随经济恢复而持续回暖;看外贸,世界经济延续总体复苏态势,有利于我国进出口的增长。随着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持续推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继续深化,经济发展质量也有望继续提高。
分析经济形势不仅要看增长,还要看就业、物价、居民收入。随着经济恢复,就业优先政策继续显效,企业效益增加,居民就业稳定和收入增加有望持续。我国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工业和服务业供给能力较强,保供稳价措施有力,居民消费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可能性比较大。
还要看到,我国政策工具多,宏观调控有力有度有效。今年以来,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升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和预期引导,促进了经济稳定恢复和持续发展,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总体上保持加快态势。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国有信心、有能力把握好势头,做好跨周期调节。
不过,7月份的数据波动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当前我国发展所处的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仍面临不少挑战。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密切跟踪经济走势变化,优化政策组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2021年高考在即,广大考生进入冲刺状态。“一些不法分子借高考散布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甚至实施诈骗。”6月5日,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六大类诈骗招数和虚假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网络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2021年高考在即,广大考生进入冲刺状态。“一些不法分子借高考散布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甚至实施诈骗。”6月5日,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六大类诈骗招数和虚假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网络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近日,一系列先行指标和高频数据密集发布,彰显上半年经济复苏稳健。随着宏观指标向好预期升温,不少机构纷纷表示看好经济走势。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1%,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
我国一季度外贸成绩单出炉。海关总署13日发布数据,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
教育部表示,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
之前持续高位的猪肉价格自今年以来已经明显回落。截至目前,国内猪肉价格已经回落到本轮生猪产能恢复以来的最低点。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明确为约束性目标,数值为6.5亿吨,即1.3万亿斤。
业内人士表示,楼市调控作用不断显现,供需两端房价上涨预期减弱,入市更理性、谨慎,由于去年同期基数高,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等多项指标增速将继续回落,热点城市楼市有望降温。
5月31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召开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政府采购指标分析会,会议围绕电子采购平台、采购流程、结果确定和合同签订、合同管理、支付与交付等5个方面的共88项政府采购指标,逐项分析研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