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总理没讲过一次房价 已经不是天大难题

2014-07-04 12:48    来源:华夏时报

  作为前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的难题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如何才能控制过快上涨的房价,这个难题在其后期又演变成了如何打压房价回归合理价格,姜伟新直到退休,也没能交上一份令自己或大家满意的答案,虽然大家开玩笑说他因此而想白了头,虽然“两会”期间躲记者而因此顾此失彼,虽然“国五条”这条那条的搞得鸡飞狗跳现在居然已经被人忘却。

  姜伟新无能吗?

  当然不是,因为姜伟新的难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是一个强人所难的任务,在一个供不应求的领域要完成价格的下调无异于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但是,姜伟新坐在部长这个位置上,要讲政治,要讲统一,要讲纪律,也要讲民意、民情,甚至民粹,替人受过也就难免,姜伟新的难题难为了姜伟新这么多年,真心来讲是太不容易了。

  现在,姜伟新解脱了,解题之人换成了陈政高这个辽宁省的前省长,一个省长进京接任部长,而且是万众瞩目的住建部长,按照中国的官场规则,陈政高无疑得到了重用,也无疑被寄托了重任。

  此一时,彼一时,房价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天大的难题,李克强上任后没有讲过一次房价,国务院常务会没有出过一个“国几条”,但是房价却自己开始调整了,这就是供求规律在发生作用。整体而言供不应求的时代过去了,供求平衡的时代正在到来,围绕姜伟新的难题对于陈政高而言已经自然化解了,但是,陈政高面对的新难题难度一点也不比姜伟新的低。

  陈政高的难题之一就是摸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家底,中国究竟有多少套房,人均到底有多少,多少套房又是空置的。没有这些数据,做出的政策就难免拍胸脯、拍脑袋,最后拍屁股。现在是个讲大数据的时代,但是极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数据却谁也说不清楚,全国房地产登记联网也落实不下去,一个空置率成了世纪难题,央视记者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拍黑灯户被指不具代表性,西南财大甘犁教授样品调查得出6000万套的数据也遭质疑,任志强的否认来自于逻辑推理看似成立但也只是推理,一个偌大的国家,有如此强大的政府,各种现代的调查工具可就是说不清住房这个事,到底是搞不清还是不肯搞清楚?人口普查有办法,统计局有城乡调查大队,房产局有登记,搞不清楚真是笑话。

  陈政高的难题之二就是旧城改造。中国房地产的第一轮高速增长得益于地方政府规划新区铺摊子,通过剥夺农民土地迅速扩张城镇区划,这种办法,投入少,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也避免了和城市居民的直接冲突,市容市貌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后果也逐渐显现,一是新城变“鬼城”,人气不足;二是旧城改造刻不容缓,拖无可拖。但是,旧城改造谈何容易,习惯了强征农民土地拍卖获取财政收入再投资的地方政府面对棚户区改造,成本和投入都剧增,但是土地收入却公开透明,李克强在辽宁执政期间在旧城改造上极有建树,而陈政高又是搭档执行者,辽宁经验是否全国适用,现在没有答案。

  陈政高的难题之三就是如何为房地产正名。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新型城镇化周期发展中的中国更是如此,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和GDP有密切的关联度,在GDP增速的调整期如何保证房地产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是非常微妙的艺术,更何况开发商在过去已经被妖魔化,已经被人从道德上否定过,为开发商寻找适当的社会位置也是住建部长的功课。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陈政高从地方到中央,从辽宁到全国,不可能上任伊始就夸夸其谈,我们也不指望新官上任三把火,有数据才有真相,有事实才有对策,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政策才可能有针对性,才能破解摆在陈政高们面前的难题。

  大数据时代啊。

  人民日报:楼市疲软房价下跌对经济拖累十分有限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楼市下行趋势逐渐显现,外界不断发出有关中国楼市崩盘的论调,担忧房地产疲软将拖累经济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专家认为,楼市步入调整期是在经历10年高增长之后的理性回归,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向更高质量增长进行调整。楼市调整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房价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因此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显著影响。

  楼市疲软引发市场担忧

  随着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楼市的低迷更是加剧了海外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

  在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布特看来,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多重风险,而中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是其中一个,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信贷泡沫被挤出,另一个是与房地产相关的建筑业活动显著下滑。

  瑞银财富管理北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浦永灏则表示,中国房地产泡沫已开始破裂,当前三四线城市供大于求非常严重,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此前,将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主要引擎的政策失之偏颇,力量太大反成经济拖累因素。

  而对于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能否完成7.5%的既定目标,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国内资金成本过高。目前由于市场还是担心资金成本会再次走高,同时还担心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提速会推高资金成本,所以市场信心的缺乏会导致经济持续下行。

  对经济整体影响不大

  尽管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容乐观,引发了外界普遍担忧,但就此夸大楼市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观点仍然站不住脚。

  “楼市疲软,房价下滑肯定会对GDP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央政府肯定也会考虑到楼市低迷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所以强调通过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房投资发展力度等措施来对冲楼市下滑所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北京加大了保障房建设的规模,全国整体来说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所占比例还不算太高,因此对冲效应体现的可能还不是很充分。

  “在中国我们看到一些房地产和地方债的风险,但是对等的,中国政府有足够多的财政手段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珀森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并不是泡沫,而是估值过高。由于中国人的杠杆率比较低,他们所持有的开发商资产的份额是相当有限的,因此不会出现像西班牙、爱尔兰和美国这些地方对经济这么大的破坏力。

  “今年楼市由于种种原因注定是一个调整之年,但是如果由此断定楼市即将发生崩盘,出现断崖式下跌,这样的结论言过其实。”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看来,高基数、低预期、信贷收紧成为了影响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三大主因,但中国目前住房市场中的需求总量仍然很大,市场健康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楼市年内还会反复寻底

  事实上,由于一二线和三四线楼市出现分化,各地房价调整的程度不同,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完全一样。陈国强表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本身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比较成熟,对当地财政来说来源比较多元化,经济整体基础比较好,房地产成交量的下滑对当地的影响不会那么明显。而一些中小城市,对房地产的依赖的确比较明显,楼市的繁荣与否对当地财政的影响则相对较大。

  对于一些房价仍然较高的城市,楼市调整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反复寻底的过程。“上半年楼市的疲软主要体现在成交量的下滑上面,下半年特征可能会有所变化,体现在价格的松动上。”在陈国强看来,有些地方的楼盘价格可能会跳水,通过降价促销来刺激成交量的回升。如果有更多的房企采取以价换量、随行就市的策略,再加上相比于上半年更宽松的信贷政策,伴随着成交量的回升,房价底部可能很快就能显现出来;但是如果市场仍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房企也不采取回笼资金的措施,那么楼市的调整期可能会更长一些。

  “我们对当前以及中期房地产市场还是有信心的。”秦虹表示,未来城镇化的发展,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仍将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空间。而未来的发展将从过去单纯注重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人民网)

  向松祚称楼市前景明朗:过剩城市房价会急剧下调

  CCTV2《央视财经评论》:自住型商品房入市房价影响几何?

  日前,北京首个进行摇号的自住型商品房项目开始摇号,从12.76万户符合条件的申购家庭中选出1882套住房的购买资格,中签率约为68:1。那么,自住房入市,对楼市影响几何?今年前五个月,中国的住宅销售额较2013年同期下降10.2%。5月份平均住宅价格也较4月份出现下跌,未来房价的大幅调整真的要开始了吗?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自住房入市,楼市影响几何?房价大幅调整的序幕即将拉开?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经有11个自住房项目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了网上申购,预计能够提供1.8万套自住房。按照北京市规划,今年还将推出5万套。截止目前北京年内期房住宅供应比在大涨,核心供应住宅套数达到了37220套,同比2013年上半年的22006套上涨了70%。

  7月份,北京还将有36个项目入市,并且这些入市的项目绝大部分定价谨慎。由于上述项目供应的住宅数量超过了1万套,预计北京住宅的库存量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向松祚:自住型商品房应该永远满足中低入阶层者的需要而不是变成一个炒作的工具或者是一种投资的手段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自住型商品房,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这个名词的关键就是自住,就是说这个房子只是满足中低收入购房者自住的需要。自住型商品房在全世界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成功的有新加坡、德国以及欧洲很多国家都有过成功的经验。大约十年前,我记得就有人在国内提出过,说中国很多城市应该大力推广自住型商品房。为什么说它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北京市做这个事,我相信对中国房地产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所谓自住型商品房,就是说政府把相当的一部分土地,这部分土地只能用来建设自住型的住房。符合条件的,关键的就是中低收入阶层,你买这个房只能自住,原则上是不能卖和出租的,只能是如果说未来这个房你不想住了,或者说未来你的收入增加了,想换一个很高档的房子,这个时候政府出价钱把这个房子回购,而你不能再卖到市场上去。所以这种房子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封闭运行,封闭运行的目的是希望这些房地产永远满足中低入阶层者的需要,而不是变成一个炒作的工具,或者是一个投资的手段,这才是我们自住型商品房的一个核心的,或者说一个关键的条件。

  刘戈:自住型商品房在现在看来这个砝码是加在让房价下行这一边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其实在北京相对于两限房,相对于经济适用房,自住型商品房现在的限制还是比较少的。如果你在北京没有商品房,同时又符合在北京买房的这些条件,都可以买这个房子,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商品房,但它有一个限定词,就是共有产权,这个其实是它的核心概念。也就是说这个房子是一个商品房,但购房人不是拿到的完全的产权,有一部分产权是相当于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一个让步,那么五年以后如果你可以出售,出售了以后,现在按北京市的规定是30%要返还给政府。

  我查了一下,去年,北京新建的商品住房的交易是12万套。如果今年达到计划的4万套,那么按照去年的这个数值,那可能就达到20%。如果每4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有可能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获得住房,那么对大家的心理会产生影响,所以这个砝码在现在看来,是会加在让房价下行的这一边的。在当时看来是一个急救章的政策,那么现在它对房价影响的重要性,可能超出了我们当时的预期。

  建设部在4月份开过一个会议,现在就是自住型商品房的试点,除了北京以外,在上海、深圳、成都,还有两个小城市黄石和淮安,那么是不是通过试点,如果觉得这个效果很好,而且我们进一步把现在的这一些政策可能产生的一些被别人利用的漏洞,都设计好了以后,那下一步会不会它变成基本的住房制度的一种方向。

  向松祚:自住型商品房打消中低收入阶层追涨房价的预期对一百平方米以下户型的房价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自住型商品房从惠民生,从实现居者有其屋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但是这个政策成功的细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过去为什么很多老百姓把几代人的钱,甚至两家人的钱都集中起来买房,因为他担心房价越上涨,他越买不起房,房价上涨的速度永远超过他收入增长的幅度。如果北京市自住型商品房政策能够持续下去,那它会变成影响房价的非常关键的力量。原因很简单,它会使很多中低收入阶层的人愿意等,过去是不能等,等不了,变成现在可以等。

  今年其实北京有好多人就已经把自住型商品房摇号作为他们的一件大事,天天在看这个政策,准备来抽。如果他觉得有希望就会等,哪怕等一两年,他也不愿意花那个大钱,所以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中低收入阶层追涨房价的预期,而且会对一百平方米以下户型的房价,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现在北京有些地产商说了,可能现在北京一百平米以下的房子很难卖了。为什么现在北京的二手房的价格销售量、成交量下降得比较明显,这其实是它的一个连锁反应,就是人们的预期改变以后,它会影响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所以二手房市场,新住房的市场,它都会在成交量、成交金额上有所下降。

  关键是考验我们的各地地方政府愿不愿意放弃土地财政,还有一个就是说,实际上我们到全国很多地方去看过,中国现在房地产市场最根本的问题是现在房子太多,已经供给过剩。其实有很多地方政府如果愿意,可以拿钱,可以把现在已经盖好的商品住房买过来,改造成自住型商品房,把已有的房子充分利用起来。我觉得这个政策从全国来推广,第一是完全有必要,第二是完全有条件。

  向松祚:部分供给过剩的城市房价会出现比较急剧的下调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现在其实已经不混沌,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应该非常明朗。这个明朗就是两句话,第一句话,全国范围之内,它会出现一个调整,一个缓,我相信还是比较平稳的调整,就是向下调整。第二句话,就是某一些城市,特别是严重出现供给过剩的城市,房价会出现比较急剧的下调。因为我们看到有很多地方的房子盖得实在是太多,消费能力已经严重透支了,所谓的人口红利已经严重透支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它的土地资源也就透支了。

  我们最近看来,从二手房,从新房,无论从成交金额还是成交面积,还是从很多城市的库存和消化来看,都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调整,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明确的。那么现在我们所需要做的是什么?需要做的是防止价格出现急剧的下调。

  刘戈:呼和浩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接下来会出现传导效应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比如说呼和浩特这样一个案例,按说它一直以来,在房地产市场里,没有太多的人去关注这样一个城市,大家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像温州,或者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为什么它突然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取消限购?

  一个解释是比较老实,因为我知道很多城市实际上已经悄悄的放开了,但没下文件,但是在具体的过程当中,已经不再审核你是不是符合条件了,只要你去买都可以买了,已经悄悄的取消了。而呼和浩特的房价虽然不是那么高,但是由于它本身的人口流入没那么多,整体上来说,周边人口也没那么多,那么这样一些城市,它可能率先这种信号就出来了。那么接下来可能还会传导,进一步,一些沿海的城市也可能会出现类似于这样的一个状况。

  向松祚:以自住型商品房为突破口研究在中国怎么实现居者有其屋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其实我想说一句,房地产的政策,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政策,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策,让购房者、投资者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比如取消限购、取消价格管制等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不仅不有助于房价上涨,它反而会加速房价的下降,这是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有经济学家者的研究,这个市场里有时这个预期,政策往往是反着走的,比如说股市是这样,房价也是这样。过去我们拼命限购,老百姓说房子肯定还要再涨,所以现在千方百计的,哪怕绞尽脑汁,钻空子、想办法,托人托关系这样拼命地买,现在再取消限购限贷等等政策。老百姓却说房子完了,房子马上要下降,我们先等等,等它降了再买。

  北京的自住型商品房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那么其他城市能不能以这为契机,作为一个突破口,很好的研究在中国怎么实现居者有其屋。举个例子,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北京的一个海淀区,非常小,但他的居住人口相当庞大,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他就做得非常好。(央视)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