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童装不合格率超七成 优衣库等直接违规

2014-10-20 09:20    来源:京华时报

  ◎国标将童装使用范围从2岁扩至3岁

  ◎童装市场仍存标识不清等五大乱象

  ◎H&M、优衣库、沃尔玛等均涉嫌违规

  近期以来,儿童服装问题频出,多个地方工商部门对儿童服装抽检发现,很大一部分的被抽检童装不合格,部分地区儿童服装不合格率甚至超过七成。

  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童装市场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除了消费者无法通过肉眼直接判断的甲醛超标、PH值超标等问题外,就连最基本的产品标识都存在诸多问题,以致消费者在购买时感到无所适从。以婴幼儿服装为例,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纺织品新国标已出台两年,童装市场仍不规范,甚至H&M、优衣库等大牌企业纷纷“直接违规”。

  □童装标准

  只有A级可供婴幼儿穿

  自2012年8月1日起,由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起草的修改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全面强制实施。与2003年公布的旧版标准相比,新国标中“婴幼儿服装”的范围扩大了。首先是“婴幼儿服装”适用的年龄范围从2周岁扩大到3周岁,而适用的身高尺码范围则从原先的80厘米提高到100厘米。

  另外,新的国标还规定,产品标识牌上应标注产品执行标准,并按GB18401要求标明产品执行的安全技术类别。也就是说,婴幼儿服装必须标注上“婴幼儿用品”“A类”“GB18401-2010”等字样,同时还要标注产品规格(即身高、胸围、腰围等信息)。对不符合新标准的纺织产品,将被实行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郭文松向记者介绍,按照新国标,服装可分为A、B、C三个安全级别,明确只有A类产品可供婴幼儿穿着;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应符合B类产品的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应符合C类产品技术要求。但后二者如果是婴幼儿服装的话,也必须达到A类产品的技术要求。

  不同级别也意味着对一些有害物指标的限量完全不同,A级最严,如对甲醛的要求,A级的标准是≤20mg/公斤,而B类则是≤75mg/公斤,C类为≤300mg/公斤。

  □五大乱象

  新标实施两年仍存旧标

  如今,纺织产品的新国标实施已有两年多,市场情况到底怎样?

  在天意批发市场,记者发现这里的童装标识五花八门,其中竟然还有执行2003年旧版标准的。

  一款咔咔乐园的产品,其安全技术类别标注:18401-2003,B类。但没有任何标识能让消费者判断是适合什么样身高的孩子穿的。产地广东的乐迪虎不仅标注显示是2003年旧国标,甚至将标准中的“GB”直接标注成“CB”。

  像这种仍然执行旧标的产品不仅批发市场有售,记者在一些街头小店也发现不少。

  另外,还有的童装品牌或许认识到应该执行新的标准,就将童装标识牌上的“GB18401-2003”中的“2003”直接用签字笔涂改成“2010”。

  标签上找不到有效信息

  相比一些产品尚且还标注了执行的是何种安全技术类别标准的服装而言,还有很多童装根本就没有标注应该标注的信息。如金利吉尔的一款童装,仅标注了“一等品”和价格等信息;还有一款毛衣标注了颜色,尽管尺寸显示“100”,但是却根本找不到“婴幼儿用品”以及“A类”的标识。

  对于这些产品,销售人员则表示,这是外贸转内销的童装,所以没有标识,没有品牌和生产厂家。

  有意思的是,还有商家干脆挂了模棱两可的标签,如淼星童装系列:标签上印着“GB18401A/B”,A、B两类同时标注,消费者无所适从。记者询问店员一件两周岁孩子穿的上衣是否符合国标A类标准,店员含糊其辞回应称:“这都是纯棉的,肯定没有问题,放心穿吧。”

  网售儿童服装标准缺位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婴幼儿服装”共有约4.04万件宝贝,一些品牌如戴维贝拉、天线宝宝、哈町等品牌,均有详实的图片资料及检测报告显示其符合“GB18401-2010A类”的标准。但仍有大批婴幼儿童装淘宝店家在宣传页面中并未明确标出符合新国标的证据,当记者咨询客服其产品是否符合“GB18401-2010A类”标准时,其回答也含糊不清,声称“应该符合吧,我们的产品都是合格才卖的”。记者要求其拍摄标签或标识牌,客服又称其存货的地方与客服所在的办公地不在一处。

  淘宝卖家时常打着“外贸进口”“韩国童装”“面料纯棉(95%及以上)”等招牌吸引买家,不过其不但无法出示符合新国标的证明,且在尺码标注的方式上如“6码”“7码”,显然与国标中要求的“身高/腰围”标注方法不同。

  记者翻看了不少评论,有买家留言称,“说实话,真不像店家描述的那样,收到的时候有点失望,做工其实就是正价几十块的质量,不放心里面的棉,用消毒液泡了才敢给宝贝穿。”

  优衣库等大品牌也违规

  如果说批发市场、街边小店、电商渠道出现不合格的婴幼儿服装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的话,那么国际大牌直接违规则令人愕然。

  在西单大悦城H&M店,记者发现,这里销售的一款型号为90/56(身高/胸围)的上衣,没有“婴幼儿用品”的字样,同时标称为B类。

  在新街口新华百货优衣库门店,记者发现一款上装标注型号为“80/48”的内衣也是直接标注为“B”类,且标签上关于执行标准是手写的。

  除了生产企业,在大型零售商沃尔玛,记者发现其销售的一款女婴棉衣,型号标注是“100/50”,标签标注是婴幼儿用品,但是同款不同型号的产品标签上原有的“A”类字样被涂改液抹去,却又找不到其他等级字样。至于具体原因,工作人员则表示不清楚。

  对于这些大牌企业生产销售的婴幼儿服装产品,郭文松表示,就算标签合格,也不必然意味着产品就合格。而这些大牌企业的标识都不合格,仅凭这一点就能断定是不合格的商品了,至于其中各项有害物质是否超标,则需要专业检测才能知晓。但无论结果怎样,消费者看到这样的产品是不能选择的。

  模糊婴幼儿和大童界限

  记者注意到,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2岁多婴儿身高长得快而不得不选择100公分以上的服装的情况,但是100公分以上的童装按国标规定可执行非A类安全指标,这就让妈妈们担心,产品中的危害物含量是否可能给尚是婴幼儿的孩子带来伤害。

  一些精明的企业显然没放过这种商机。记者在H&M就发现,一款型号为110/56的“儿童针织上衣”,其标注执行的安全技术标准为B类,但是其又称适合2-4岁的孩子。类似这样标注的衣服很多,除了H&M外,ZARA等也有这样的标注。

  既然产品宣称适用的人群范围包括了2岁-3岁之间的婴幼儿,那么其执行标准非A类是否违规?企业是否有钻国标空子的嫌疑?

  “从消费者的心理角度看,这样理解是有一定道理,但是按照国标来说,商家如此标注也并未违法,因为年龄段是商家额外标注的”,郭文松表示,国标解决的是普遍问题,总有一些特殊的人群很难覆盖到,消费者可以有针对选择,检测中心也发现,市场上有一些企业,其0-6岁婴幼儿服装全部执行A类标准,甚至也有一些成人服装也如此。记者昨天在乐友孕童装三元桥店发现,其包括内衣、外套、裤子、手套、袜子、帽子等0-6岁的产品确实都标注“A类”、“婴幼儿产品”的字样;店内销售的一些孕妇装执行的也是A类标准。

  “企业执行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这是企业自主自律行为,肯定能增强市场竞争力”,郭文松同时也强调,但是企业承诺对原本可执行B类标准的100公分以上童装执行A类标准,而若通过检测其达到了B类却未达到A类标准,那么也是违规。

  □消费者态度

  重款式和材质很少看标签

  记者调查发现,不光是童装店主,就是很多家长也不了解婴幼儿服装的新国标。有个两岁宝宝的牛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给孩子买衣服既有网购,也在大型商场、超市挑选,大都看款式好看,衣服的材质和手感,从来就没注意过标签。

  还有些消费者认准名牌,在H&M店,记者发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衣服时拿起来看看觉得不错就买了,当记者告知标签的问题时,现场购买的妈妈们几乎都不知道。

  “消费者在服装安全方面的意识确实有待提高。”一家孕婴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多次调研发现,很多妈妈只关注食品安全,其实孩子穿着劣质服装同样存在极大的危害,千万不能小看产品等级标识,一件婴幼儿服装如果甲醛超标可能会导致孩子白血病等。

  □专家看法

  不合格儿童服装危害大

  那么不合格的服装到底会有哪些安全隐患呢?“最主要的还是致癌物质,如芳香胺染料,甲醛等”,郭文松表示,pH值也是个重要指标。

  据了解,服装的污染有两个来源:一是服装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使用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如果残留在服装上,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应。二是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氧化剂、催化剂、阻燃剂、增白荧光剂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若残留在纺织品上,使服装再度受污染。

  成衣的后期整形步骤还会用到含有甲醛的化学物质,也会对服装造成污染。

  甲醛含量是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一项指标。服装面料生产时,为达到防皱、防缩、阻燃等作用,或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或为了改善手感,就会在助剂中添加甲醛。当残留的甲醛未被处理干净,制成服装后,会在穿着过程中逐渐释放出来,与人体汗液结合或水解产生游离甲醛,对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头晕、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严重的会导致血液病甚至癌症。

  由于儿童抵抗力弱,甲醛对其健康危害更大。

  关于pH值不合格,国家质检总局早就有提醒,这容易对儿童皮肤产生刺激,进而引发皮肤疾病。pH值不合格主要是面料生产企业在染色整理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酸碱性物质,又没有采取合理的中和处理工艺。如果服装pH值偏高或偏低,将直接破坏人体皮肤的平衡机理,减弱皮肤抵御病菌侵入的能力,可能造成皮肤过敏、瘙痒、红肿等反应,甚至引发刺激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更大。

  小贴士

  专家支招如何选择服装

  对于婴幼儿这样的特殊人群的服装,家长又该如何判断并谨慎选择更安全的产品呢?

  “首先就要看服装的吊牌标签”,郭文松表示,消费者要对强制性国标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吊牌的标注都不合乎规范,那么初步判定就不能选购。

  其次,要特别注意一些纺织制品中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如霉味、汽油和煤油味、鱼腥味等,特别是新打开包装的那些,这表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

  另外,大家买回新衣服,特别是直接接触皮肤,不管价格高低,都应该先洗后穿,再在阳光下进行晾晒,假设pH值超标的话,清洗会非常有帮助。

  “如果消费者对婴幼儿服装的质量产生怀疑,也可要求商家或者企业出示产品合格的相关报告做初步判定”,郭文松表示,如此也可增加对产品的可信度。

  相关资料

  不合格服装频频曝光

  (据公开消息整理)

  记者整理媒体报道发现,近年来童装抽检不合格屡见不鲜。

  2013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包括H&M、巴布豆等14种知名品牌的儿童服装,甲醛、pH值等项目测试未过关。

  2013年5月30日,吉林省工商局通报2013年二季度童装抽检情况显示,合格率仅为32.5%,不合格的原因有甲醛超标、pH值超标、纤维成分不合格、色牢度不合格。

  2013年7月,浙江省工商局检测商场定位较高的23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38批次童装显示,不合格率高达26.3%。SNOOPY(史努比)、ArmaniJunior产品的pH值不合格,好孩子、H&M等4个品牌的产品色牢度存在问题。

  2013年7月,北京市工商局通报5款童装被检出质量不合格。

  2013年8月,浙江省质监局对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且复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了公告,温州12家童装生产企业上榜,标称北京福爱贝婴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Coccobirillo针织内衣检出甲醛超标。

  2013年11月,贵州省工商局公布最新一次流通环节儿童服装抽检显示,四成儿童服装质量不过关。

  2014年9月媒体报道:浙江温州工商局公布童装抽检合格率为60%,不合格项目集中在“游离甲醛超标”等。

  2014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今年上半年进口服装不合格12305例,其中婴童服装不合格1442例,pH值不合格的比例明显偏大。不合格批次最多的前五名进口服装品牌中,FOREVER21、ZARA、H&M和MANGO四个快时尚品牌全部进入。记者胡笑红实习记者贾婷

责编:王慧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