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工熟食的工厂内很多监控摄像头。男子从大厅里推出一台搬运车,开始从车上卸熟食。一堆臭猪头泡在一个池子里,一根水管里流出的水,不断的冲刷这堆已经发臭。《辽沈深度调查》记者经过多日跟踪调查,揭开黑猪头肉从加工到批发以及流向市场的全过程,用镜头记录下黑熟食生产的全部过程……
破旧大院里常飘出熟食香气
李先生是沈阳的一位退休老教师,经常到沈阳市于洪区大兴街道办事处大兴村一带的鱼塘钓鱼。时间长了,他发现鱼塘边一个破旧的大院常有货车出入,有送货的,也有往外拉货的。每每靠近大院的时候,大院边上的彩钢房会有烀熟食的香味飘出。
这样的环境里能生产出熟食?于是这个大院里的事引起了李先生的关注。
经过了多日的观察,李先生基本上弄明白了。这个大院里是加工熟食的生产企业,主要以加工猪头肉为主。送货车送来的多是冷冻的加工原料产品,来拉货的则是加工下来的猪头骨,而那彩钢房里就是加工熟食的生产车间。
李先生说,现在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重视,百姓健康无小事,绝不能让问题食品害人。为此,李先生将这一情况反映给《辽沈深度调查》热线。
初探:安多个摄像头 工人警惕
1月13日上午,根据李先生提供的报料线索,《辽沈深度调查》记者首先来到大兴街道办事处大兴村。
几经寻找,在几个鱼塘边的一条小路边发现这个破旧的大院,院门前及院里装有几处摄像头,通往外面的唯一一条小路少有人出行,要进去必须有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辽沈深度调查》记者想出一个进院的理由——寻找附近鱼塘的主人。
走进大院,令《辽沈深度调查》记者意外的是并没有人出面阻拦。院里停放着一辆箱式货车,车牌号码为:辽AXX5SA,从车上残留物来看,这应该是运送熟食的车。
见彩钢房一个敞开的门正在向外冒着热气,《辽沈深度调查》记者假装找人便走了进去,屋里地面是污水泥泞,难以下脚,气味令人作呕。
在彩钢房的第一道门里,一中年妇女正在墙边一个浴缸里刷洗白色的塑料箱。白色的浴缸已看不出“本色”,里面的水已成“肉酱汤”,刷完的箱子就堆放在水泥地上,从数量上看至少得有上百个,看来这个加工点的产量比较大。
因为院子里的大狗不停地大叫,这名中年妇女看见进来的陌生人,直起身子问道:“你们要干什么?”边说边阻止了《辽沈深度调查》记者再向里面走。
记者忙说:“我们要在鱼塘钓鱼,怎么没见有人啊?”
中年妇女用手指着外面说:“有啊,你没见有人在那钓鱼吗?”
记者顺应着说:“你是说在冰上的人啊?”
中年妇女说:“对啊,把冰凿开就钓呗。”
见已没有理由再往里走了,《辽沈深度调查》记者道谢后走出大院。 初进加工点,虽然没能弄清大院里的具体情况,但可以肯定,这里是一个熟食加工点,从所见到的环境来看,这里不可能符合食品生产的要求,《辽沈深度调查》记者决定对这个问题加工点做进一步暗访调查。
再探:加工车间油污满地黏鞋底
1月14日下午,另外两名《辽沈深度调查》记者再次来到这个加工熟食的生产厂。
走进大院,《辽沈深度调查》记者发现,厂子大门的左手边是一排彩钢房,根据上次掌握的信息,这里是生产车间。
大门的右手边是一个类似门卫室的房子,房子上有监控探头,一只大黑狗趴在地上。刚走进大门,门卫室里走出一名女子,看见记者上前询问:“你们找谁?”
“找你们老板。”女子指着大门正对着的一趟民房说:“老板没在家,你进屋问问啥时候能回来。”女子说完没再理睬《辽沈深度调查》记者。
女子说完向后院走去,《辽沈深度调查》记者径直走进旁边的生产车间。车间大门没关,热气顺着大门冒出。
刚走进车间,一个家用的浴盆里装满了乌黑的血水,血水向外冒着热气,一根金属水管插进浴盆水中向这里增加热水,热水用来刷洗盛装熟食的塑料箱。
再向车间里走,地面上油污满地,每移动一步,鞋底都会有一种被黏住的感觉。墙面上日久无人清理,被油污水渍染成了深色。一个金属容器里装满了乌黑的油水,转动金属水槽上方的滑轮,从黑水中升起一个金属筐,筐里装满了煮熟的熟食。因为污水颜色很深,无法分辨出熟食到底是什么。
猪头骨满地堆放 工人徒手抠碎肉
在金属水槽旁的大门再向里走,一个车间里站着几名男性工人,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进到车间的记者,他们用手中的剔骨尖刀熟练地在案板上处理着手中的熟食。在工人旁边,一名中年女子坐在地上的小板凳上,面对着堆成小山的猪头骨进行再次加工,女子用剪刀将猪骨上的少量碎肉抠出,放在容器中。
“这能吃吗?”记者问。“咋不能吃呢?”女子回答。
“这地上都是黑水,这猪骨头就堆地上,抠出来的肉谁吃啊?”记者问。“谁都吃啊!我们也吃啊!”女子不耐烦地回答。
《辽沈深度调查》记者看到,即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每个屋子门口上还贴着“加工间”、“晾晒间”“包材库”等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