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些偷跑的流量,往往与之前曝光的预装软件有很大关系。能否通过删除这些预装软件来杜绝流量偷跑?试验发现,检测人员在卸载部分手机软件后,手机的容量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苹果手机被曝“偷跑”流量
有用户每月多支付60元
羊城晚报讯 记者唐珩报道:7月1日,由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消委会)提起的一起公益诉讼案正式被法院受理。这次公益诉讼分别以两家知名手机厂商作为被告,诉讼理由是这些手机厂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此前的比较试验中,上海市消委会选中海信、步步高、金立、小辣椒、三星、华为、联想、索尼、诺基亚和苹果10款手机进行模拟检测,其中有5款为运营商的定制机。检测人员将这10款手机恢复为出厂设置后,插入相应运营商的SIM卡,放在同一环境中,在不人为开启任何第三方软件的待机状态下,每隔24小时记录手机的流量消耗情况。检查结果显示,即使是在待机状态下,也有多达9款手机都在开机注册入网及待机过程中“偷跑”了流量。10款手机中,“偷跑”流量最多的是苹果手机,120小时内共“偷跑”了80MB(兆)流量。按照中国移动每110MB流量加油包收费15元的价格计算,消费者要为每个月“偷跑”的流量额外支付60多元。
这些偷跑的流量,往往与之前曝光的预装软件有很大关系。能否通过删除这些预装软件来杜绝流量偷跑?试验发现,检测人员在卸载部分手机软件后,手机的容量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法律专家认为,智能手机上安装的所有软件,使用与否都应由其拥有者决定。然而,上海市消委会此次对比试验却表明,许多智能手机上预装的软件,并没有经消费者主动启用,就在后台悄悄联网,“偷跑”流量,这对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一种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