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贷挪用现象频出 银行收紧大宗商贸融资

2013-06-09 08:28    来源:中国经营报

  “融资铜”受监管挑战

  实际上,银行收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事出有因”,监管层早已下发文件加强对大宗商品融资交易的监管。

  国家外管局在5月5日公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旨在打击虚假贸易融资,“融资铜”正好撞上枪口。

  新规出台的背景是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节节走高,而国内企业融资困难。融资贸易通常利用高价值的商品,如黄金、铜、镍,或者是高科技产品作为工具来套利。这些融资贸易的数量远远超出了这些商品的正常消费数量,国内贸易进出口数据被指“虚高”,并推动了人民币升值,于是外管局出台新规,打击虚假贸易融资,要求在6月1日起执行。

  新规定被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条规定针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事实上,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直接减少中国的外汇贷款,减少信用证信贷,所以外管局新规的执行将会减少“融资铜”的信贷规模,并提高开立信用证的成本。

  第二条规定针对出口商或进口商。执行的新规定中,进出口商被分为A名单和B名单。B名单中的公司将被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大幅削减其涉及资本流动的贸易活动。很多公司为了避免落入这份B名单,近期都在减少其美元信用证的融资水平,而融资铜的企业也不例外。

  新规的精神在出台之前已在各地执行,它直接打击了各种大宗商品的贸易融资。如深圳银监局规定,当地从4月底暂停黄金、珠宝、高新电子等高附加值产品企业的进出口外贸贷款业务;广州人行和外管局规定,当地从4月底也叫停了黄金和集成电路的进出口外贸贷款业务。

  尽管新规并未直接叫停融资铜,但融资铜也在新政打击的覆盖范围内。鉴于监管当局对外贸企业的整顿,银行业普遍对“融资铜”收紧银根,实际上等于禁止了“融资铜”。

  高盛在报告中指:“外管局的新政策将可能在未来1~3个月里,终结中国的‘融资交易’。”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融资铜。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铜融资交易的全面消失,可能成为铜价,LME价差以及保税铜溢价的利空因素。”高盛报告认为,铜从一种正回报的套利资产,变成了负回报的套利资产,这也将导致保税仓库的铜出现抛售。

  不过,另一外资报告却有不同看法。6月6日,渣打银行发布的报告认为,铜融资会受到威胁,但不会终结:“外管局新规并不会导致中国商品融资交易的终结,因为这一融资方式仍是合法的,其冲击主要是针对杠杆比率,即一年内贸易商可以相互买卖同一批铜并开具信用证的次数。”

  (庞华玮)

  • [1] [2]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科技频道

专题推荐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

中国大妈PK华尔街空头

中国大妈PK华尔街

2013年最红的词汇就是“中国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