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富裕阶层理财观存三大差异:中国富人爱冒险

2013-07-04 08:5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要成为欧洲古老的银行世家瑞士百达银行(PICTET)的客户可并不容易:入门级别为1000万美元的可管理资产——这相当于内地中外资私人银行门槛的10倍。即便要求如此苛刻,近年来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内地富人成为百达银行的座上宾。

  这些中国“富一代”是如何管理资产的?他们的财富管理观念和欧洲富人有何不同?成立于1805年的百达银行亚太区行政总裁华伯乐(Claude Haberer)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对此一一“解密”。

  中国富人爱冒险

  第一财经日报:百达虽未进驻内地市场,但在香港、新加坡等分行均有中国或华裔企业家客户。据你观察,中国富人与欧美富人在财富管理观念上有什么差别?

  华伯乐:他们之间有三点观念很不相同。首先,中国的企业家很多是富裕“第一代”,他们的资产很多是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外因和个人拼搏的内因得来,而不是靠继承。因此创业的“第一代”偏好冒比较大的风险,在投资上也有加大杠杆的倾向,对于投资产品的收益率期望也会比较高。相对而言,欧洲的企业家一般不冒这么大的风险。

  其次,中国的企业家很多时候还留有“公司的钱就是自己的钱”的创业时期观念。我们在服务过程中也慢慢引导他们,区分作为公司股东和公司经营者这两种身份,厘清个人资产和公司资产间的分界线以及两者不同的管理方式。

  第三,欧洲的企业家已经有了财富传承的观念,但中国的企业家大多数还没到60岁,对财富传承没有真正开始组织和安排,甚至没有这些意识。

  日报:当客户对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有偏好,百达选择“迎合”客户,还是冒着失去客户的风险拒绝提供此类产品?

  华伯乐:我们意识到亚洲客户普遍对收益率期望较高以后,在亚太区会针对性设计一些不同于欧洲市场的产品。但我们风险控制的价值观不会因此打破。当客户追求的是百达认为过高风险的投资时,我们会告诉他两件事:第一,请选择别的银行进行交易;第二,这项投资是冒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这位客户,我们只是短期失去了这位客户的一单业务。长期来看,当经济进入一定周期,高风险产品会出问题,客户一定会记起我们曾对他的忠告。

  事实上,到最后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某种风格的客户会选择同样风格的银行。百达选择的也是和自己风格相契的客户,给予短期内没有突进、长期来看稳定回报的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不贪心,坚持风控哲学是百达经营了200多年秘诀,也是推荐客户做好财富管理的秘诀。

  有所不为

  日报:是不是“有所不为”让百达没有成为“麦道夫”和“雷曼兄弟”?百达如何选择交易对手和投资产品?

  华伯乐:百达有一套过滤程序和专门的投资委员会来评判风险,对过热的和看不懂的投资产品,我们都基本不投。我们的投资经理会根据交易对手的信用评级、收益率稳定性、基金经理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筛选,然后专程拜访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了解其投资策略和投资逻辑,如果一切都符合标准,才会报告投资委员会,经批准后才可放入投资产品库。

  1997年,百达管理的资产规模是1000亿美元;2012年末,资产规模达4000亿美元,位列全球私人银行第11位。百达的投资哲学经受住了两场金融危机考验,客户更明白“有所不为”的意义。在百达的增量资金里,老客人追加的资产比例超过新进客人。

  日报:目前百达是管理资产全球前15位的私人银行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没有零售和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为什么拒绝这些让银行“做大”的渠道?

  华伯乐:为什么要上市呢?上市的好处是让股东的股权价值被放大、补充银行的资本,可是百达不需要这些。百达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是20%,这已经太高了。我们会保留目前的合伙人制度,是因为如果选择上市,第一,公司消息太多,和我们低调服务大客户的做派不符,不利于私人银行的保密特性;第二,我们的精力就要分出一部分应对外部投资者,甚至还会丧失独立性,承担各种业绩增长压力,这些都和百达不激进的风格相背。

  百达也不从事投资银行,因为同时经营私人银行和投资银行是有利益冲突的,投资银行比私人银行大,私人银行往往会受到投资银行的压力,为投资银行的短期目标而推销股票、基金,而这可能会和客户长期利益冲突。百达独立性的一个体现是,目前客户投资组合中的基金投资80%均投向外部基金,而非百达自有基金。

  (夏心愉)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电商风云2013

电商风云2013

2013风起再起,电商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