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供”洋奶粉 每罐成本100元卖到300元

2013-07-15 08:5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奶粉毕竟和工厂生产出来的标准件不一样,人吃了没事只是最低要求,本质上,做奶粉和酿酒一样,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加工工艺以及微量元素调配的略微不同,就使得在口感与母乳的替代性上也大不同。

  纽瑞滋、德露滋、康维多、贝贝颂、纽贝贝、百立乐、培芝、荷兰朵、金奇仕、倍爱、爱迪生、迈高……你或许是这些“洋奶粉”的拥趸,但若是仔细辨别,这些“外来的和尚”身份却着实可疑,能不能念好“喂养宝宝”这本经,则更要打上问号。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有数百种品牌的进口奶粉,占据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但这几百种洋奶粉中,却有超过九成的来历可疑,在进口国完全都没有销售,均为“中国特供”,也就是俗称的“假洋奶粉”。

  “在新西兰随便什么地方———哪怕是一个垃圾场,注册一个奶粉企业,在境外披上‘洋皮’,找一家代工厂,就可以以‘进口奶粉’之名逆袭境内市场。”曾经参与运作过某新西兰进口奶粉品牌进入国内市场的张军(化名),一两年时间内,便在“假洋奶粉”销售中获利数千万元。张军向南都记者透露,每罐100元左右成本的奶粉,可以卖到300元左右。在2009、2010年这样的黄金时代,他代理的“假洋鬼子”奶粉,每年的销售额轻松过亿。“如果严格装罐的话,小孩吃了也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也就仅仅是不出问题而已。”

  汽配城里的“奶粉总代理”

  经过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新西兰渐渐成为众多准妈妈或妈妈们心中的圣地,最大的原因在于这里有“好奶”,蓝天白云之下,悠然吃草的奶牛已经成为这个小国的一张名片。

  但其后央视一则新闻让不少准妈妈或妈妈们的心揪到嗓子眼儿。新闻报道,某个品牌的奶粉号称“新西兰原装进口”,然而却是“假洋鬼子”,被点名曝光的,正是不少消费者此前高度信赖的“纽贝贝”。据报道,“纽贝贝”在新西兰当地,包括超市在内的各种零售渠道都没有见到其身影,很多新西兰当地人也从来没听过这个牌子,更加吊诡的是,南都记者按照奶粉罐上标明的地址在新西兰找到这家奶粉的总代理公司,不过这里并不是奶粉代理公司,而是一家修车店,而且据当地人介绍,总代理公司所在地的街区一直都是汽配城,从来没有过什么乳品公司。

  “中国特供”大有乾坤

  “其实这种奶粉都是‘中国特供’,也就是说,专门造出来只往中国卖的,借着现在大家对国产奶粉的集体非理性,趁火打劫。”张军说。

  2009年,国内婴幼儿奶粉需求快速增长,一方面,国内奶粉信誉度降至冰点,普通消费者对于进口奶粉的追捧已经达到了狂热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很多二、三线城市以下地区,美赞臣、惠氏、多美滋等大品牌的占有率并不高。

  张军看到了商机,2009年底,他找到一家代理公司,提交了一份在新西兰开办公司的注册申请,按照政府要求,提交了所有的材料,并支付了两万块钱(现在只需一万元左右),四个月后,申请通过,张军前往新西兰开始最重要的一步——— 寻找奶粉代工工厂。

  “注册地只要是在新西兰,具体在哪,对我来说,一点儿也不重要,哪怕是在一家垃圾场里。”张军在他的办公室里回忆往事:只要找到靠谱的奶粉代工厂,他的这间公司存在的意义就只是为了证明这些奶粉产自新西兰。

  事实上,“进口奶粉”里面大有学问,有的写“进口奶源”,有的写“原装进口”,有的是“原装原罐”,各有不同。进口原装奶粉,进口的是国外的奶粉原料,在国内装罐出售;原装原罐是在国外装罐后进入中国的。国产奶粉和进口原装奶粉都在中国操作,有国家要求的Q S蓝色标志,原装原罐的没有,然而,最受消费者追捧的反而是原装原罐,有多个消费者都曾对南都记者表示,坚决不相信在国内装罐的,“在国内装罐的会有二次污染。”

  奶粉界的“富士康”

  在2010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张军登上前往新西兰的航班,不过,跟大部分同机的乘客不一样的是,张军对于机上液晶电视里介绍的新西兰美景无动于衷,在十几个小时的旅途中,他来回地翻看着合同以及之前草拟的商业计划,而当飞机即将着陆,接近地面时从窗户中看见大片的绿色,这个场景让张军开始兴奋起来,他知道,这片绿色的草地上所养着的荷斯坦奶牛,将给他带来巨额的财富。

  张军此行的目的,正是与奶粉代工企业谈合作,这家企业名为善腾集团,是目前世界上三大知名奶粉代工厂之一(其他两家分别是瑞士赫尔达夫和澳大利亚塔图拉),市面上很多声称“源自新西兰”或者“新西兰原装进口”的奶粉品牌,很多就是新西兰善腾集团的代工产品,这家公司被有些从业人士称为奶粉界的“富士康”,很多奶粉其实源自这家公司,但在外包装上却根本看不到它的身影。

  本来一直处于“闷声发大财”的状态的善腾,随着近几年来,媒体对奶粉的报道增多开始浮出水面,但因其是私人公司,很多资料并不对外披露。有消息称,善腾集团其实在2006年之前从事的是保健品业务,只是在2006年后,随着进口奶粉的日益火爆,开始从事奶粉生产和加工,其投资方甚至有华人的身影。

  洽谈很顺利,张军只需要预先支付一笔钱,对方就可以开工生产。“生产出来的大包粉或精粉都能符合标准,其中主要是符合中国的标准,然而,也就仅仅是符合标准而已。”张军解释道,“奶粉毕竟和富士康里生产出来的标准件不一样,人吃了没事只是最低要求,本质上,做奶粉和酿酒一样,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加工工艺以及微量元素调配的略微不同,使得首先在口感上,这些标准品就比不上像美赞臣、美素和明治这样成名已久的老牌奶粉,而且在与母乳的替代性上也比不上,因而会产生某些不适应的症状,但总的来说,只要严格装罐的话,这种奶粉‘标准件’小孩吃了也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也就仅仅是不出问题而已,营养成分仅仅达标而已。”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电商风云2013

电商风云2013

2013风起再起,电商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