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心增强7月PMI微升 经济保下限压力仍大
压力 经济下行恐加剧失业
无论如何,就业所面临的压力问题已经非常明显。数据显示,尽管从业人员指数49.1%的读值比上月上升了0.4个百分点,但这已经是该数据连续1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了。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从保就业的角度来讲,虽然服务业近两年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工作岗位需求,但是制造业用工需求不足势必会对下半年的就业形势造成冲击。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4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第二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609.2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569.6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比上季度稍有下降。从供求总量看,与上年同期相同的94个城市中,需求人数减少了34.8万人,下降了5.7%,求职人数减少约40.7万人,下降了7%。与上季度相同的95个城市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减少16.7万人和1.8万人,下降幅度分别为2.8%和0.3%。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需警惕潜在失业潮。他说,虽然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失业现象,但必须警惕经济进一步下滑带来的潜在失业问题。如果经济下行趋势无法尽快得到遏制,失业现象可能加剧。
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蔡洪滨介绍,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放缓,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用工需求整体下降。根据教育部今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显示,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说,稳增长是为了保底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稳增长的底线应该是就业,考虑到现在中国的一般就业情况并不严重,最核心的是大学生的就业,或者说是年轻白领层面的就业。
(方烨 实习生 任凯)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