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电荒”不再:工业用电低反映经济不景气

2013-08-06 08:46    来源:新京报

  据中电联预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受高温天气等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有较大回升。

  尽管如此,林伯强认为,今年不会出现电荒了,因为工业用电量增速低,而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比例达到七成,居民用电量上升弥补不了工业用电的下滑。

  李慧勇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表示,之所以出现电荒,是因为在经济高速运转时,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而突然出现异常高温后,生活用电大幅增加打破平衡所导致的。在经济低迷的状态下,电力比较富余,即使居民用电大幅增加,也不足以导致电荒。

  调结构见成效?

  在中电联看来,工业用电增速有所下降,是因为高耗能行业的影响力在下降。

  中电联7月底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称,化学原料及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低于工业用电增速,工业用电增速低于第二产业增速,第二产业用电增速低于全社会用电增速。

  中电联认为,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回落,反映出我国在调结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此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用电量跟工业经济增长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业内部的结构及其产品结构,以及能源使用的技术创新的程度。

  盛来运说,一季度几大高耗能重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这说明能源的使用效率在提高。

  盛来运不否认高耗能行业的回落与经济下行有关。他认为,从过去多年的经验来看,在经济下行期往往是高耗能行业的增速最先回落,而且下降的幅度更大,因为高耗能是用电大户,这样带动电力的回落幅度更大。

  将工业用电增速下滑归因于高耗能行业影响力下滑,林伯强并不同意。他说,虽然长期而言,产业结构调整后,用电量与GDP的关系会有所变化,但产业结构调整是个长期过程,用电量增速现在降低是个点,用过程与点做对比不具有可比性。

  李慧勇也表示,除了经济增速的影响外,在产业结构变革期,比如高耗能的重工业减少,用电量也会有一个明显的下跌,但实际上,目前工业结构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变化。

  反映宏观经济不景气

  经济下滑导致用电量增速低位徘徊成为研究机构的一致共识。某种意义上,用电量的指标比GDP要准确。

  长江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用电增速呈现低位徘徊趋势,而低位徘徊的用电增速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弱势运行格局。

  经济下滑导致用电量增速低位徘徊成为研究机构的一致共识。广证恒生咨询也称,用电量增速下滑表明当前工业复苏仍不稳定,存在下行风险。

  “今年用电量明显感觉比往年少了,少了差不多四成。其实从去年开始用电就不多了,今年就更少了。主要是今年经济大环境不好,公司不好做,订单少,接不到活儿,用电就少了。放订单的厂效益也不好。”东部一家生产机械零件的公司老板告诉新京报记者。

  林伯强说,上半年用电量数据反映出来经济不好。用电量是宏观经济形势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指标。GDP有时会出现所有省份的数据加起来超过全国GDP数据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用电量的指标比GDP要准确。

  他表示,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包括高耗能重工业在内的工业增速会出现下降,用电量就会减少。

  近几年用电量与GDP的数据对比也印证了这个问题。中金公司在其7月中旬发布的报告中对比了2005年-2013年上半年的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与GDP增速的对比。

  数据显示,2005年-2007年三年中,GDP增速均保持在11%以上,相应的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在13%以上;2008年-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GDP增速降至9%左右,而同时期电力消费增速为5%-7%。

  2010年-2011年,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国GDP增速再次达到10%左右,电力消费增速则为12%以上;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陷入不景气,GDP增速降到8%以下,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仅为7.6%,电力消费增速更是低到5%左右。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2010年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推出了一项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新指标——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这个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名字命名的指数,是三种经济指标:耗电量、铁路运货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的结合。

  《经济学人》认为,“克强指数”比官方GDP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曾用包括用电量在内指标模拟“克强指数”,结果显示,用电量等反映实体经济活力的数据表现疲弱,中国经济总体仍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表明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动力整体仍显不足。

  原标题:工业用电低增今年未现“电荒”

  (李蕾)

  • [1] [2]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