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十周年:719家公司融资7305亿 指数涨499%

2014-05-26 08:19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04年5月27日,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弹指一挥间,十载光阴逝。十年来,借助中小板市场,一大批中小企业迅速实现了做大做强。板块整体高速发展的同时,细分行业龙头依次涌现。中小企业上市后对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日渐显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逐渐自成一色。诚然,行进到板块的第十个年头,随着市场环境日新月异,企业需求千差万别,对资本市场服务也提出了新要求,下一个十年,中小板面临着继续改革、重新出发的新征程!

  发挥中坚力量作用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十年来,中小板逐步成长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国民经济转型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截至2014年4月3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719家上市公司,是2004年的19倍,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融资规模达到7305亿元,是2004年全年融资额的80倍,其中IPO融资规模4864亿元,再融资规模2441亿元,资源配置功能得到发挥,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股票总市值是2004年股票市值的91倍,市场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有效支持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做优做强。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小板在支持中国金融体系构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角色愈发凸显。截至2014年4月30日,中小板公司总股本2944亿股,累计总成交金额44.28万亿元,股票总市值达3.96万亿元,约占深市市值的42%。其中,比亚迪、海康威视的总市值已超过700亿元,位列深市A股总市值的前十名,成为中小板市场的领跑者。有77家公司在深沪两市全行业综合排名靠前、成为行业领头羊,且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充分竞争性行业。与垄断行业不同,这些中小企业白手起家,通过资本市场励精图治,取得了辉煌成就。比如杰瑞股份在竞争性行业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发展成为行业领先者,公司2013年营收、净利润分别为37亿元、9.8亿元,均约为上市前的6倍;而登海种业多年来专注于玉米高产育种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杂交玉米种产销量最大、科研创新水平领先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优质上市公司给中小板指数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十年来,中小板综合指数从最初的1000点,最高时到达8017.67点,截至2014年4月30日为5987.12点,见证了中小板市场的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中小板的良好表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逐年稳步上升,2004年6月25日中小板机构投资者占市场比例仅为22.59%,到2014年4月30日,这一比例已上升到53.63%,持股机构家数达到2.23万家。

  中流砥柱角色展露

  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奏效

  十年来,中小板公司连续保持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并积极用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展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中小板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主渠道之一,中流砥柱角色逐渐展露。

  数据显示,中小板公司平均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6.5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4.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04%;净利润受金融危机、业务转型、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各年度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总体看来,经营业绩依然保持增长趋势,平均净利润从2004年0.4亿元增长到2013年1.4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56%,截至2013年累计实现净利润4895.51亿元,平均每年有69%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0%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0%以上,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小板公司持续保持了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优良传统,一直坚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从2004年至2013年的十年间,中小板公司合计分红1546.98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合计额的32%,用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中小板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主渠道之一。据统计,截至2014年4月30日,中小板公司有519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为72.18%。反过来,上市又为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创造了有利条件。2013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金额总计485.04亿元,较上年增长24.84%。从2008年至2013年,平均研发费用投入从3302万元增长到6755万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39%。同时,大量的研发投入也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截至2014年4月30日,中小板拥有与主营产品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公司家数达542家,占比75.38%,拥有核心专利技术项数达18062个。

  十年间,对科技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坚持不懈的投入,不仅使中小板公司的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品升级和结构转型的成果也开始逐渐显现。科技成果通过中小板公司不但转化为生产力,而且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小企业板公司有392家主导产品在市场位居前三名(占比54.52%),其中282家主导产品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名,108家主导产品位居国际市场前三名。以比亚迪为例,公司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目前稳居全球第一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地位,镍镉电池、手机锂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2003年,公司从IT电池领域进入汽车制造业,快速成长为最具创新的民族自主汽车品牌,并以独特技术领跑电动车市场。

  地域行业辐射广泛

  区域经济有力抓手

  十年来,中小板从无到有,地域覆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行业辐射更是日益丰富,从传统的制造业到金融保险、房地产、互联网、信息技术、物流服务等行业的公司相继出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有力抓手。

  截至2014年4月30日,中小板719家上市公司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江苏、广东,到西部地区的新疆、四川、云南,越来越多地区的公司登陆中小板。其中中西部上市公司数量达156家,占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比例为22%,大大支持了中西部地区的生产与建设。

  中小企业集群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合作创新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升级进步的有力抓手。而中小板通过资源配置功能,支持了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已上市的中小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做大做强,对其他企业形成良好的上市示范效应,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集群效应。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平台解决自身发展资金瓶颈问题的同时,可更多吸纳当地劳动力,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推动当地快速摆脱贫困,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截至目前,中小板制造业公司580家,占该板块公司家数的比重最高,为80.67%,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互联网、信息技术、物流服务等行业的公司相继加入,截至2014年3月底,沪深两市157个细分行业,尤其是29个行业龙头企业在中小企业板茁壮成长,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在商务服务等行业,中小企业板聚集了业内最优秀的成员,如海宁皮城、众信旅游、省广股份等。海宁皮城成立中国皮革业首个品牌战略联盟俱乐部,投资6.6亿元兴建五期品牌生活馆,打造中国皮革产业的品牌梦工场。省广股份上市后,克服经济大环境下滑、广告行业暗淡等困难,借助资本市场东风,连续三年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市值比上市之时翻了约5倍。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