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催热假日婚恋经济 随礼族自嘲成节奴
编者按:
又逢一年国庆。从1999年首个国庆“黄金周”开始,集中休假的假日制度渐渐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十余年过去,集中休假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诸如火车票一票难求、高速公路堵成停车场、景区游客爆棚等“假期乱象”也集中凸显。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人该如何休假?
今年国庆期间,中新网以人们国庆假期的“日程安排”为视角,从“赶路”、“返乡”、“出游”、“留守”、“婚事”、“账单”等多角度,全景呈现中国人的“假期议题”。
中新网北京10月5日电 题:中国式假期“婚事”忙:黄金周催热假日婚恋经济
记者 阚枫
被迫去相亲,忙着办婚礼,赶场赴喜宴……近年来,在中国年轻人的“长假日程”里,“婚事”议题越发成为节日烦恼。从婚恋网站组织的国庆相亲会,到婚庆酒店需要提前半年预约,再到都市白领集体抱怨假期“随礼潮”,国庆假期中的“婚恋经济”已成为中国“黄金周”里的特有现象。
每逢佳节被催婚:城里相亲大会 农村媒人“收费”
“黄金周,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十一假期前夕,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刘黎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感慨。
“海归”、“外企白领”、“北京户口”,刘黎身上有着很多令人羡慕的光鲜标签,但是,忙碌的工作让今年29岁的她还在单身状态。
“工作太忙,交际圈子太窄,高不成低不就,年龄大了只能把婚事寄托于相亲。”刘黎说,今年以来,家人给她安排的相亲饭局不下10场,而这个国庆长假,自己就有三场相亲,父母甚至还给她报了一场集体相亲会。
近年来,在都市“剩男”“剩女”中,由于工作忙碌、假期集中,像刘黎这样“每逢佳节被相亲”的现象已较普遍。
今年国庆前夕,记者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2014十一相亲”,搜索结果中,仅北京一地的国庆集体相亲会就有十余场。为了抓住国庆黄金周的“婚恋商机”,多家婚恋网站推出“万人相亲大会”。
相比于刘黎参加的都市相亲大会,同样是假期相亲,今年28岁的张晴假期相亲要传统得多。老家在安徽农村的张晴已在北京打工五年,近三年来,每逢年节长假,他的假日主题就是回老家相亲。
“农村相亲,就是男孩女孩相约在媒人家里喝喝茶、聊聊天,刚开始挺紧张的,现在一个假期都见上好几个,也就来者不拒了。”张晴说,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春节和国庆两个长假往往就成了农村相亲的高峰。
“我听说最夸张的一个是,男孩女孩在各自去相亲的路上,双方媒人在村口安排了第三场相亲。”张晴说,因为找对象难,在农村,媒人介绍对象也开始收钱,不论成不成,男女见面了就得给他们钱,“不然哪有这么多热心人”。
黄金周带动婚庆经济:假期婚礼“赶场”
长假里,单身青年有着“被催婚”、“被相亲”的烦恼,一些告别单身的男女则在为自己的婚礼奔忙。近年来,每逢长假,从一席难求的婚宴市场,到业务繁忙的婚庆公司,结婚潮似乎已成了中国“黄金周”经济的又一重要引擎。
“春秋两季都是结婚旺季,以前有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可以分流一些,现在只剩国庆长假,年轻人难得有长假,所以也就有了国庆‘扎堆办婚礼’。”
在杭州一家婚庆公司工作的徐寅说,自己的国庆假期注定又要在忙碌中度过,长假7天,他们公司接办了8场婚礼,“十一当天有两场”。
谈到国庆期间的婚礼经济热度,徐寅说,“平时办婚礼,需要提前两三个月预约婚庆公司和酒店,但想要在十一假期办婚礼,至少需要提前半年预约。”
假期婚礼中最忙碌的,最终还要数举办婚礼的新人。
在北京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严明,要在十一期间把自己的婚礼“掰成两半”进行。由于自己老家在山东,妻子老家在四川,为了顾及双方亲友,严明的婚礼需要在两地各举办一场。
“十一前请假在成都办了‘嫁’,十一假期回山东老家办‘娶’,假期回来,北京的朋友估计还要聚聚。” 严明说,因为工作忙碌,平时两个人很难凑在一起休婚假,国庆假期是个难得的时间。
因为“假期难得”,严明的假期婚礼注定身心疲惫。从请假、拼假到抢车票,赶婚期,自己、妻子和双方父母在四川、北京、山东三地奔波……
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出门在外的年轻人,诸如严明这样结婚需要三地办喜酒的现象,已是非常普遍。就如严明所说,路程上的烦恼已经很多,然而,因为地域间的礼节差异,婚礼上事无巨细的结婚礼节,更加让自己的假期身心俱疲。
结婚潮里的“随礼大军”:白领自嘲成“节奴”
单身青年忙着相亲、结婚,催热黄金周里的“婚恋经济”,但是,国庆长假中的“婚恋经济”中还不能忽视另一个群体,他们就是自嘲“每逢佳节被吸金”的节假“随礼族”。
近年来,每逢节假,结婚潮衍生出的“人情支出”常常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从九月初到十月初,开学季的升学宴,中秋节的送礼风,国庆节的随礼潮,有网友将此称为“人情月的三连杀”。
今年国庆长假,在北京工作的孙浩夫妇,原本计划乘飞机回浙江老家,但是为了节省开支,两人临时决定坐火车回去。
“省下来一千多块钱,不是为了给父母尽孝心,而是为了人情债。”孙浩说,这个国庆假期,他的两位同学,妻子的一个表弟都要举办婚礼,同学婚礼随礼500元,表弟结婚随礼1000元,省下的交通费都不够抵消份子钱。
虽然,孙浩夫妻两人月收加起来也有一万多元,但是在他们的国庆回家支出中,交通费、婚宴随礼、亲朋礼品,仅此三项就要花去6000多元。
“原来知道自己是‘房奴’、‘车奴’,现在还成了‘节奴’。”孙浩说,即使假期不回家,一些随礼也免不了,“这就是还债,人家当年给你随了,现在你去不了,也得托人带去。”
在网络上,有网友将假期里的喜宴随礼称为“红色炸弹”,并列出诸如“送贺卡”“送彩票”之类的“拆弹妙招”。
但是,在孙浩看来,这样的“妙招”显得不切实际,“现在随礼都是‘随行就市’,别人给了你就不能落下,别人当年给你随了500元,你还人情债的时候就不能少于500元,人情社会中,大家都活在‘被自愿’的状态中。”(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