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4位专家学者热议2014年中国经济“年报”

2015年01月22日08:34  来源:经济日报

5034

  原标题:4位专家学者热议2014年中国经济“年报”  2014年我国经济的成绩单已经出炉。如何看待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新亮点?如何破解调结构稳增长中的新问题?2015年经济大势又将走向何方?《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4位专家学者——

  “稳”与“优”是经济最大亮点

  ——访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赵振华

  在2014年中国经济“年报”发布前不久,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赵振华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中国经济保持自信的三个理由》,在网上引起广泛转发。中国经济有何亮点?如何实现稳增长?《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赵振华。

  记者:最新公布的中国经济2014年“成绩单”显示,主要经济指标都在预期之中。您此前撰文指出,虽然我国经济增长率有所回落,但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更不会崩溃,对中国经济依然应该保持充分的自信。请问,中国经济有哪些亮点?

  赵振华: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是“稳”,其次是“优”。

  “稳”最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稳”。与2012年和2013年7.7%的经济增长率相比,2014年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依然保持7.4%的中高速增长,连续3年波幅只有0.3个百分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唯一的一次。从各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四个季度分别为7.4%、7.5%、7.3%、7.3%,波幅也只有0.2个百分点也是少有的。

  二是物价“稳”。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上涨2%,既没有出现过高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出现通货紧缩。改革开放以来,自1978年至2013年的35年中,我国有15个年份的CPI在3.5%以上,有4个年份为负增长,也就是说共计有19个年份出现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这是经济过热或过冷的表现,而2014年则保持了不冷不热的健康运行特征。

  三是就业增加“稳”。就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降的情况下,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不仅没有出现减少,相反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打破了所谓的奥肯定律,创造了中国奇迹。

  “优”最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三大产业产值增速呈现三二一的特征。从区域结构来看,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继续平稳增长,城镇化率平稳提高。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高。二是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快。

  记者: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一战略举措?如何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良性互动?

  赵振华: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增长、质量、效率从哪里来?只能从经济结构调整中来。

  一是要辩证认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调结构的前提是稳增长,没有经济的稳定增长就难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企业利润率攀高的时候,微观经济主体必然没有调结构的动力,在既有的结构下企业仍能获得很高的回报;当国民经济低速增长,企业利润率走低甚至亏损的时候,大量劳动力失业,政府面临着增加就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只有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时候,企业既面临竞争压力,不得不促进技术进步,政府促进就业压力相对降低,才能够形成调结构的政策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在稳增长中调结构,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稳定增长。

  二是要有战略定力。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因素,需要拨开迷雾,不为一时一事所困扰,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就稳增长与调结构来看,当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没有突破底限时,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换来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也是值得的。不能因为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回落就惊慌失措,在宏观调控中搞“大水漫灌强刺激”,为增长而增长。

  三是要促进科技创新。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的切入点是科技创新。一方面,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要实现在结构调整中的经济增长,关键是实现科技创新,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培育一大批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没有科技进步和创新就谈不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科技创新需要形成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等协同创新的机制,关键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连接起来,“企业出题目,科研院所给答案”,让企业成为创新的真正主体。记者 陈学慧

文章关键词:经济日报 年报 生产性服务业 奥肯定律 经济减速 责编:张开放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银行头条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保险头条

中国太保荣获上海金融创新奖多个奖项

股票资讯

财经要闻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