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财经要闻  > 正文

物价走势分化 尚无全面通胀风险

2019-11-20 09:35:22   来源:经济日报

5034

  10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至3.8%,引发市场对中国经济是否面临通胀压力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前10个月CPI同比涨势总体温和,平均CPI同比上涨2.6%,距离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仍有一定空间。

  进一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不难发现,10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为1.5%,距离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存在不小空间,同时也支撑了不存在全面通胀的判断。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8个百分点,创下自2012年2月份以来新高。有人担心,全年CPI同比涨幅3%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任务可能无法完成,担心中国经济面临通胀压力。

  事实上,尽管10月份CPI同比涨幅创下多个月份以来的高点,但从今年前10个月的物价运行态势看,各月份CPI同比涨幅走势总体上较为平稳。其中,1月份、2月份同比涨幅处于“1区间”,3月份至8月份同比涨幅均处于“2区间”,9月份、10月份同比涨幅进入“3区间”。这说明前10个月CPI同比涨势总体温和,而且前10个月平均CPI同比上涨2.6%,距离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仍有一定空间。

  进入下半年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个月,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的背后,物价并没有出现持续全面上涨,而是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例如,在10月份3.8%的CPI同比涨幅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5%,涨幅扩大4.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3.05个百分点。但非食品价格的同比涨幅只有0.9%,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仅影响CPI上涨约0.70个百分点。

  进一步看,食品内部的价格走势也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10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0.2%,鲜果价格下降0.3%,两项合计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8个百分点。不过,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同比涨幅在12.3%至21.4%之间,5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1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10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的背后,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是主因,并非所有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都出现了快速上涨。如果进一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同比上涨1.5%,同比涨幅距离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仍有空间,这也支撑了不存在全面通胀的判断。

  猪肉价格走势仍然是影响食品价格和CPI的重要因素。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前期压栏大猪陆续出栏,同时冻猪肉商品库存出库,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前期猪肉供需偏紧的局面,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势头减弱。从农业农村部最近发布的周监测数据看,11月以来,猪肉价格止涨回落,16省市猪肉价格总指数已经连续两周环比下跌。

  随着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市场行情有力拉动,部分规模以上养殖场补栏意愿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正在着手恢复产能,相信在经过一段生养周期之后,市场有望增加有效供给。而且,畜肉禽肉进口来源和进口规模明显扩大,合理促进消费替代,供应紧张局面将持续缓解。伴随着鲜果价格的涨幅回落、粮食价格持续走平、鲜菜价格同比增速由正转负,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空间不大,上涨幅度继续扩大的可能性比较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由于终端需求偏弱,除了猪肉价格之外,目前并不存在其他显著拉动CPI上升的因素,非食品价格和核心CPI将处于较低水平,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分化态势仍将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物价出现多个层面的分化,CPI和PPI之间的分化加大,CPI内部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加大,PPI内部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分化加大。专家建议,面对物价结构性分化加剧问题,调控政策需要灵活应对,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一方面需要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扩需求、稳增长力度,重点在缓解制造业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要防范结构性物价上涨,尤其是防控猪肉价格外溢效应带来其他肉类价格上涨,因此,应当进一步扩大各种肉类食品供给。(记者 林火灿)

文章关键词:物价,走势,通胀风险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三招治疗糖尿病足,让糖友远离截肢风险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不仅危害大,甚至面临截肢风险。调查研究显示,在所有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85%发生在足部溃疡后。在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5%,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35.4%。

  • 为什么胖人更易得癌?7个规则降低患癌风险

    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应酬,却忽略了身体健康这块风水宝地。其实,平时稍加注意,提早预防,健康就在我们身边。

  • 做个B超就能预测早产风险

    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最大问题之一是胎儿肺部发育仍未成熟。现有的胎肺成熟预测采取直接抽取羊水,有一定的流产风险,临床上大多数孕产妇不愿意接受。

  • 孕早期筛查“出生缺陷风险”有望推广

    未来,在怀孕3个月左右的孕早期,孕妇就有望接受“胎儿出生缺陷风险”筛查,以发现胎儿是否有出生缺陷疾病风险因素,及时干预应对。昨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立出生人口队列 开展重大出生缺陷风险研究”中期交流会召开,北京妇产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我国将建立致畸风险数据库,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孕前-孕早期致畸风险监控方案与实施路径。

  • 孕时过胖会增加孩子患癌风险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怀孕时母亲过度肥胖,其孩子在儿童期患癌症的风险会更高。

  • 想做大龄准妈妈要注意 40岁后怀孕风险知多少

    “二胎”热潮还未退去,时常有已是中年的母亲为了圆“二孩”梦选择再次怀孕。不过,高龄怀孕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对宝宝和母亲的健康都是一次挑战。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介绍40岁后怀孕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 最新国际研究:多喝酸奶有助于降低患肺癌风险

    心血管科和消化科医生往往推荐人们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和酸奶。一项新国际研究显示,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这两种食物可能有助于降低肺癌风险。该研究近期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卷》期刊上。

  • 生“巨婴”患癌风险高?

    研究人员收集英国大约8.3万名16岁至102岁女性的健康数据,发现生过体重超过4.5千克孩子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要比其他妈妈高出53%。该研究结果刊载于最新一期《乳腺癌研究》。

  • 红肉吃多了 心脏病风险会增加

    近日,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关于饮食干预的新研究发现,与白肉或非肉类蛋白质来源的饮食相比,以红肉作为蛋白质主要来源的饮食会显著升高循环中氧化三甲胺(TMAO)的水平。

  • 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增加早死风险

    美国人爱吃甜食,尤其喜爱含糖饮料。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对这种饮食习惯提出了警告:他们进行的一项针对美国人的大型长期研究显示,人们消耗的含糖饮料越多,其过早死亡的风险就越大。相关研究成果18日发表在《循环》杂志上。

慢新闻

男子蹦极时晕在半空?当地派出所:谣言,系演练 男子蹦极时晕在半空?当地派出所:谣言,系演练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