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乡里扶贫干部没少打电话,问我身体咋样,家里还缺啥不缺。我说,我天天都在享清福,我对扶贫一百个满意!”3月9日上午,尉氏县岗李乡东戎村二组76岁老人杨范利说起扶贫工作称赞连连。
杨范利是东戎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系列扶贫惠民政策在他家落实落地,去年刚刚摘掉“贫困帽”。“党的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就像寒冬腊月收到棉衣棉被一样,暖的很!”杨范利说。
疫情形势趋稳向好,带贫企业渐渐恢复“生机”。3月9日上午,在东戎村的浩胜食用菌合作社联动大棚、文旭保温材料扶贫车间、浩创五金制品企业、果蔬农场扶贫基地10多名贫困劳动力戴着口罩、保持距离有序“作业”、干劲十足;占庄村曼迪纸业扶贫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忙碌整理纸箱、打包编织袋,经过简单处理之后销往周边县市等地;在柴村蔬菜扶贫基地,59座蔬菜大棚错落有致,棚内绿油油的小青菜显得格外生机盎然,2019年该蔬菜基地已扶贫和带贫为宗旨,创新“合作社+农户”开发模式,带动100多个闲置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今年又安排柴村、窝沈、三石等村9名未脱贫劳动力在这里就业,每天与工人们忙着采摘蔬菜。这些刚摘好的小青菜,直接装车销往郑州思念、三全食品大型企业或万邦市场。“3天这些厂家派车来拉一趟,不愁销路。”蔬菜基地负责人马军伟高兴地说。
在占庄村宏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文鑫农业扶贫基地、瀚海港汇置业有限公司3家带贫企业安置7户贫困劳动力在这里打工,每人每月能挣1000元至2000元,疫情严重期间,占庄村的村民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不聚群、戴口罩等,扶贫基地也暂时进行了休整。如今,疫情逐渐缓解,该村立即组织村民复工复产,扶贫基地迅速恢复了“生机”。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总攻阶段,我们一定克服疫情影响,按照‘分批有序错峰’的要求,优先带贫企业开工复产,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充分利用扶贫工作机制,加强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有效对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稳固脱贫成效;对于尚未脱贫的贫困户,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助他们早日摘掉贫困帽。”乡长张宏亮说。(陈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