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记者走在尉氏县大营镇檀头高村,只见家家户户门前新修的水泥路干净整洁、四通八达,连通着乡道、县道、省道,生产道路直接通到了农田,路上行驶的小汽车与碧绿的田野相映成趣。
“村里道路的修建,不仅解决了雨天道路泥泞的问题,满足了村民日常出行需要,更方便了村民耕作劳动,促进了村里主导产业的发展,切实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改善了村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营镇檀头高村党支部书记张国旗高兴的说。
据了解,大营镇檀头高村原来村里的道路不仅窄还是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道路湿滑泥泞,群众的出行以及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助力村民群众脱贫致富,近年来,大营镇始终秉承“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将修建道路、带动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各村修建道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提高帮扶措施的精准度,力争扶到点、扶到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全面动员各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道路清障工作中,全力做好道路建设工作,随着一条条“脱贫路”在大营镇的大地上拓展延伸,各村的交通环境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村的通村路全面实现了水泥硬化或柏油化,大部分村实现了户户通,切实强化了大营镇的内通外联,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消除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与此同时,大营镇还积极引导各村村民群众结合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殖、板材加工等特色产业,把优质小麦、花生、林果、生猪及板材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送往各地,让个村民自主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
“路通了,产业活了,车子进出更方便了,今年俺家种的桃子不仅不愁卖,还卖出了好价格,游客们开着车子直接就来桃园采摘了,家里的收入也明显提高了,完善交通修建村道真是助推俺们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加速器”,”大营镇檀头高村村民赵大姐高兴的说。
大营镇党委书记任志勇表示,道路畅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基本保障,下一步,我镇将全面打通制约群众出行和地方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改变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让群众的“希望之路”变得越来越宽敞,生活越来越幸福。(张玉玲)
“今年因为这个疫情,我至今还没有开工,村里脱贫攻坚责任组干部主动联系上我,说县里要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真的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希望通过政府的帮助能够尽快找到工作。”获嘉县照镜镇三位村贫困户刘桂兰笑着说道。
6月24日,在“七一”来临之际,南阳市桐柏县供电公司组织公司各党支部书记及党员代表40余名来到桐柏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
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不仅着力发挥好自身科技、教育、人才等优势,而且也高度重视发挥好学校党建、宣传、统战优势,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全方位,坚持“精准”方略,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努力以基层党建的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高质量,实现了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双推进、双加强、双提升的生动局面。
6月份以来,尉氏县庄头镇开展地毯式开展环境保护大排查,全力营造“关注环保、重视环保、治理环保”的浓厚氛围。
6月27日,伴随着村广播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甜美熟悉的歌曲旋律,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双洎河畔的尉氏县洧川镇关庄村桑葚种植基地采访。
为有效防范暴雨天气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平舆县万冢镇采取五项措施积极应对暴雨天气。
随着汛期的到来,为切实加强河道管理和保护,实现“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平舆县万冢镇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河长制工作。
拓宽致富路、多栽摇钱树。李元波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漯河市临颍县王孟镇于6月22日、6月23日联合镇信用社、镇司法所、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