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资金看好A股系统性机会 或成下一大资金增量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20多年来,投资者结构风起云涌,主导力量多次更换。从最早期的散户追涨杀跌,大户做庄到2006、2007年基金的爆发性增长,随后产业资本通过增减持影响着市场的方向。2013年以来随着融资融券的繁荣发展,非常少量的资金通过融资杠杆对小市值股票就能有非常大的影响,私募、大股东纷纷登场。2014年4月10号沪港通的首次提出,使得QFII、RQFII也因为其不可限量的潜力而倍受关注。
将所有融资标的的市值及融资余额作成散点图,则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融资标的都集中在市值为10亿至100亿,融资余额为1亿至6亿这个区间,而且即使是随着市值的扩大,融资余额并没有扩大多少。对于同样的融资余额,其对小市值股票的杠杆作用明显要大于大市值股票。
如果从控盘的角度来看,许多私募的资金规模为1亿至5亿上下,要对一只流通市值为几十亿的股票控盘比较不易,但如果加上融资买入带来的几亿杠杆,对流通股的掌控则要好很多。
自2012年以来,QFII及RQFII获批额度的速度有所加快,至今QFII及RQFII的总额度已经接近7000亿,大约是公募基金的一半。而从持仓情况可以看到,QFII在2014年6月份的仓位大概在20%,历史最高位大约在45%。假设RQFII及QFII的仓位相当,即使不考虑更多的额度获批,QFII及RQFII能带来的资金增量约在1500亿。如果以过去几个月获批的速度来计算,未来平均每月获批的QFII及RQFII额度约在200亿,一年将有2400亿的增量。
川财证券认为,海外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各路中国市场投资者中几乎是最低的。自2007年以来其规模就没有扩大,而且在过去两年创业板、小票如此疯狂的时期,QFII资金在创业板及TMT行业上的持仓不升反降〖虑到QFII资金大部分资金都是配置在银行、家电等传统行业上,最能吸引QFII进入中国的应该还是系统性机会。
随着沪港通打开资金市场放开的期望,外资在7月份以来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有所增加。一方面中国ETF在香港的溢价率迅速抬升,另一方面各资金监控机构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到海外资金流入中国市场的量有所放大。一些国内的QFII、RQFII机构更是表示额度已满,正在申请更多的额度。
大致可以将QFII、RQFII认为是海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的主要渠道,而沪港通主要为海外个人投资者投资中国的主要渠道。在美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大约为1:1,在香港市场,个人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大约为1:3,即沪港通能带来的资金增量应该不超过QFII、RQFII的资金增量,即同为千亿规模。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