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和PPI的背离反映了?

2013-06-07 08: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家统计局将于6月9日公布5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目前,交通银行、兴业银行、银河证券等多家机构发布了预测报告。据观察,多家机构预测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左右,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为-2.3%左右。由此看来,CPI和PPI的背离现象依然存在。

  价格传导机制不畅

  2012年3月以来,CPI同比持续增长,而PPI同比进入负增长通道,两者的差值一直较大。今年4月份,两项数据的差值达到近5个百分点,为最近14个月的第3高位。

  CPI和PPI作为反映经济社会生活、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市场供求关系的两个重要指标,分别表示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价格指数。一般情况下,按照“生产—消费—反馈”的传导路径,二者的基本变化趋势应该一致。但由于CPI与PPI构成不同、上涨动力不同,其变化出现背离的情况是可能的。

  然而,若两者背离时间较长,且背离幅度较大,就反应出价格传导的不顺畅。这不仅表现在生产领域的价格难以及时传导到消费领域,在消费品价格上得到反映;同时表明消费领域的需求很难拉动生产领域的需求,消费品价格难以反作用于生产领域的商品价格。

  分析认为,PPI和CPI出现背离,表明上游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能向下游产品(特别是消费品)转移,工业企业特别是加工企业的成本上升无法实现转嫁。

  刚开始出现时,企业可以压缩利润空间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消化成本的上升。然而,随着PPI和CPI差值拉大,并且持续存在时,必然会超过企业的消化能力,企业亏损甚至破产不可避免。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成本增加、价格上升、生产下降的“滞胀”现象。

  产能过剩凸显

  对于CPI与PPI差距的拉大,长江证券分析,这显示了经济正在试图消化产能过剩,价格链条中上游价格变动难以传导到下游。

  此前公布的4月份PPI数据显示,工业出厂产品中,生产资料价格下滑是4月份工业出产价格下滑最主要的压力。其中,4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5%,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68个百分点,完全抵消了生活资料价格0.3%的增长水平。特别是煤炭、铁矿石和非金属矿为主的采掘工业价格下滑幅度高达8.2%,而这些行业也正是前期生产过剩的行业。

  对此,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PPI作为衡量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指数,其降幅的进一步扩大表明工业领域受制于需求的相对疲弱、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当前已经陷入通缩的格局。

  一季度,中国的钢铁、煤炭、水泥、化工四大行业的利润均呈负增长状态,如果需求没有恢复,难以看到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利润好转。而5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虽小幅扩张,但是,产成品库存指数从47.7%上升到48.6%,反映企业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对于PPI持续回落,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在国内,制造业持续低迷。部分关键行业(如钢铁、水泥、机械)的产能严重过剩,且库存重新回到历史高位,对生产者价格形成下行压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受全球经济弱复苏影响,短期PPI将持续面临输入性紧缩与弱需求的双重压力。而随着美国经济有所企稳、国内需求逐步转好、国内外流动性较为宽松等积极因素作用的显现,年内PPI回升依然可期,不过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的时点可能推延至三季度。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

中国大妈PK华尔街空头

中国大妈PK华尔街

2013年最红的词汇就是“中国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