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央行“前瞻指引”引发质疑 市场信心受动摇

2013-08-16 09:44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总体来说,英国央行的长期目标是在尽量避免经济增长遭受不必要波动的情况下,将通胀率升幅降至2%以内。在英国这样的高通胀国家实施“前瞻指引”一直备受争议,8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7月份英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升幅仍高达2.8%,相比上月仅收窄0.1个百分点。

  自英国央行新行长卡尼上任以来,市场对其“前瞻指引”的质疑就从未间断过。8月7日,英国央行在其通胀报告中正式推出“前瞻指引”,首次将货币政策与失业率和通胀挂钩,提出在失业率跌至7%之前,将继续保持0.5%的超低基准利率和3750亿英镑的量化宽松政策不变,结束了英央行从未对利率变动明确承诺的历史。市场对此似乎并不看好,尽管英央行想尽办法传递积极信息、淡化市场疑虑,但质疑的言论依旧不断。8月14日公布的英央行8月份会议纪要再度引起市场关注,人们对英央行“前瞻指引”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质疑再掀波澜。

  反对票动摇市场信心英央行8月份会议纪要显示,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所有委员全票通过维持现有资产购买规模,并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但委员们在推行“前瞻指引”政策上却未达统一,而是以8∶1的投票通过该政策提案,其中,外部委员威尔因担心中期通胀预期可能被推高而投了反对票。央行在其“前瞻指引”的终止条件中提出如果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英国通胀率仍高于2.5%,则可能考虑升息。威尔认为这个时间过长,应该通过设定更短的时间表来管理“前瞻指引”,从而避免中期通胀预期升高的风险。此前,市场就普遍预测,根据市场利率走势,英央行很可能在2015年夏季就开始加息。威尔对“前瞻指引”的反对声音动摇了市场信心,再度加剧了市场对英央行能否在2016年之前遏制住利率上涨趋势的怀疑。

  总体来说,英国央行的长期目标是在尽量避免经济增长遭受不必要波动的情况下,将通胀率升幅降至2%以内。在英国这样的高通胀国家实施“前瞻指引”一直备受争议,8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7月份英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升幅仍高达2.8%,相比上月仅收窄0.1个百分点。英国的通胀数据自2009年12月份开始就超过了2%,市场原本就对英央行能否将中期通胀目标控制在2%有所怀疑,再加上威尔对其有可能被推高的质疑,更是加剧了市场忧虑、动摇了市场信心。

  三大终止条件遭质疑英国央行在提出“前瞻指引”后也为其设定了三个终止条件:即未来18至24个月内,英国通胀率不能回落至2.5%左右;中期通胀率预期出现恶化,未能回落至目标值2%附近;金融市场稳定因超低利率水平而受到威胁。这三个终止条件意味着当某一个条件达到满足时,“前瞻指引”将会失效,而长期低利率的保证也随之失效,这恰恰是令市场最不踏实的地方。此外,英央行的三个终止条件看似明确却很难令市场确定“前瞻指引”的具体失效时间。这就加剧了市场对其可能“随时”结束的担心,这将降低英央行“前瞻指引”在市场中的公信度。

  此外,英央行为“前瞻指引”设定了7%的失业率门槛,并预计在2016年第三季度前都将保持超低利率不变。但市场认为应将失业率门槛降至更低。因为7%的门槛比公认的自然失业率水平6%高出1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英央行在“跨过门槛”加息时,很可能其还有很大一部分就业没有解决,而加息后将会抑制就业,把好不容易降下来的失业率再度推升,从而侵蚀消费需求,拉低经济增长水平。

  

  强劲数据加深市场疑虑英央行的“前瞻指引”一直难以令市场信服,而英国近期接连公布的强劲数据亦难以提振市场信心。据最新数据显示,英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6%,比上一季度翻了一番。7月份综合PMI升至59.5,创1998年1月份以来最高值,而制造业和服务业PMI也分别飙升至54.6和60.2,各创2011年第二季度和2006年1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此外,6月份英国的工业产出和制造业产出的环比值分别上涨1.1%和1.9%,均大幅好于预期。以上数据的持续改善均证明英国经济逐渐好转,或将进入强劲复苏阶段。

  然而,经济数据好转则使市场预期上调利率的时间将早于英国央行预估的时间。巴克莱就曾预测,在2015年年中之前基础利率就会从目前的0.5%上涨25个基点。提前上调基准利率的预期再度动摇了市场对英央行能够将宽松政策维持到全面经济复苏之前的信心。因而,在周三的英央行会议纪要公布后,英镑持续上涨,在失业率数据公布后,英镑兑美元曾一度涨至1.5490。此外,经济数据的好转推高了市场对中期通胀率的预期,市场预测中期通胀率很可能超过2%的目标值,这又加大了英央行提前结束“前瞻指引”的可能。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蔡蔚雅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