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金刚石核心配料或成致命毒药 传80%设备停产
采购渠道生疑
根据此前市场上的传言,由于上游生产叶腊石的门头沟地区因为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转移以及本身的生产能力限制,导致市场上的叶腊石供应出现紧张,而豫金刚石方面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产品之前,出于生产风险考虑,不得不停产了近80%的生产设备。
这一市场传言究竟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其事?3月22日,记者曾联系采访豫金刚石董秘刘永奇,不过当时其并未能够接受记者采访。
“去年因为环境整治和产业调整,我们当地的叶腊石确实停产过一段时间,我们公司也从2010年11月底到2011年9月底停产,这期间销售的叶腊石主要是库存,而各家金刚石企业也全靠消化之前的库存。”王建才告诉记者,由于当时市场上的叶腊石供应突然中断,他们公司的库存也仅仅能保证固定客户的正常生产,“没有企业自己没有库存的话,那只能停产了。”
根据记者了解,北京市的门头沟地区此前主要的产业为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采掘业,几年前,为配合整个北京市的环境治理,开始逐步将产业向发展旅游业转移,而在当地此前大量存在的叶腊石生产企业也在这期间纷纷关门。而神州灵山公司也是当地唯一的一家被官方允许继续生产的矿产企业。
“目前我们这里的实际可开采量大概400万吨左右,不过目前的产能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会控制,每年大概维持在4万-5万吨。”王建才表示,由于叶腊石的生产具有不稳定性,因此,他们需要和客户方面保持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不过,豫金刚石方面至今还没有和他们签订供货合同。
而根据记者在门头沟当地了解,尽管下游金刚石生产企业对于当地出产的叶腊石需求旺盛,但是,受到地方产业政策的制约,门头沟地区的叶腊石生产始终未能实现产业的大规模升级扩产。
正是由于这种供需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市场上供应金刚石生产的叶腊石价格也在一路上涨,每吨的价格已经从2009年时的2000多元上涨到目前的4000多元。
“他们之前和我们没有供货合同,他们的负责人之前也来找过我几次,但是也没谈下来。”在王建才看来,相对于国内一些大型的金刚石生产企业,豫金刚石的生产规模太小,所以对他而言是否愿意和豫金刚石合作也没有太大的意愿。
链接LINK
孙建东潜伏徐翔跟进 私募青睐豫金刚石
在创业板初期上市的豫金刚石一直以来都受到私募基金的追捧。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总共有4只私募基金持有豫金刚石的流通股,持有流通股的比例为15.9%,而在较早前的二季度末,更是有8只私募基金持有34.25%的流通股。
在这些私募基金当中,投资风格迥异的孙建东和徐翔的观点却巧合性一致,纷纷建仓豫金刚石。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鸿道投资旗下的鸿道1期、鸿道3期以及泽熙投资旗下的联合梦想六号、联合梦想十号等4只信托基金全部都在豫金刚石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之列,其持股总数高达2148.13万股。正好占到豫金刚石流通股比例的15.9%,这也意味着目前持有豫金刚石的私募基金只有鸿道投资和泽熙投资两家私募。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10年四季度的时候,鸿道投资就已经潜入豫金刚石,当时泽熙投资旗下的鸿道1号和鸿道3号分别买入了188万股和183万股。此后,鸿道投资开始逐渐加仓,到2011年二季度的时候,这2只基金持股数达到了1391万股。而徐翔的泽熙投资则是在去年二季度的时候才跟进,旗下3只基金总计买入了1360万股。
据最新数据显示,泽熙投资在去年四季度的时候已经退出,而鸿道投资则仍在小规模减仓。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