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食品以退为进的资本游戏 流动性差引退市
“多元化投资是大股东个人行为”
“思念退市是投资人的集体决定,对企业影响不大。现在外界报道说是思念走多元化经营路线导致业绩不佳,但思念食品多元化投资很多都是大股东的个人投资行为,和企业无关。”思念公司的一位高管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根据思念食品财报显示,近年思念食品业绩一直不佳。2007年,思念食品销售额高达22.17亿元,2008年21.27亿元,而到了2009年,骤降为18.7亿元;2011年再次下跌至18.3亿元,较前一年下降4.6%。目前,思念食品已经被同城对手三全食品(002216.SZ)全面超越。2011年,三全食品营业收入达26.26亿元,同比增长36.55%,在营业收入上一举超越思念,跃上速冻食品行业老大位置。
对此,贾国飚的解释是:“综合原因引起思念业绩下滑,从2007年开始,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公司在战略制定上出现了失误。2009年、2010年公司经营在调整中,现在已经回到正轨。”
记者了解到,作为思念集团董事长的李伟,一直在进行多元化跨界投资经营,尤其是对房地产领域有涉足。
早在2003年,思念集团就以子公司香港恒盛的名义收购了郑州原黄河大观公司的资产,成立中部大观地产公司。2008年,继思念之后中部大观登陆新加坡交易所,募集资金约1.139亿新加坡元。该公司上市后已经开发多个地产项目,分别是住宅项目“果岭山水”和商业项目“金智万博商城”。同时,李伟还涉足白酒业务。2011年,李伟等人控股的酒企杜康控股在台湾以TDR形式成功上市融资2.55亿元。
“中部大观其实仅上市3年就退市了,谁都知道房地产业赚钱不容易,思念房地产项目创业的第一代人基本已退出。” 思念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认为大股东李伟进行多元化投资未尝不可,“多元和专业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一方面速冻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很薄;另一方面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卖场、超市高额的进场费用促使企业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多元经营之路。”
未来永远有各种可能
“思念食品私有化之后,没有了‘上市公司’的身份束缚,可以自主地做一些产业上下游的并购以及一些资产的剥离和注入。”李伟这样规划思念的未来版图。
外界纷纷猜测,李伟会继续他的资本之路。坊间先后出现思念可能会选择回归A股或者启动香港H股上市路线图、出售给中粮或雀巢、收购美国通用航空飞机制造企业穆尼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传闻。对此,思念集团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都予以否定。
“现在要先把股票回购的事做完再考虑是否到国内上市。思念是以实业为主的企业,食品一直是思念的主业。”贾国飚表示。
营销专家李志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食品安全风波波及整个速冻行业,思念食品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加上思念集团在投资方面跨的行业比较多,很容易导致资金流不畅。最近一年来股价一再下跌,思念刚好可以趁现在股价低时买回来,从新加坡完成退市,在更活跃的市场上市。”
也许,正如思念董事长李伟所说的那样:“思念食品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按照新加坡法律规定,完成私有化程序,然后梳理公司架构、整理公司业务,练好内功,至于未来,资本市场永远存在各种可能。”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