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将分道审核 九大行业临兼并潮
导读:杨海介绍,“证监会将把重组项目的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类,结果为A的列入豁免/快速审核类,结果为B、C的列入正常审核类,结果为D的列入审慎审核类。这无疑会加速上市公司重组审核的时间。因此,上市公司的重组审核是否通过,也会在短时间内知晓。”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方案,将于10月8日正式实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分道审核制促使并购重组市场再掀热潮。仅在上周,发布重组公告的上市公司即超20家。而至9月22日,今年来推出并购重组预案或已实施重组的上市公司已超300家。
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分道审核制与IPO重启无关,主要是推动经济转型———去年底,《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工信部等12部委《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中,确立了汽车、钢铁、水泥、医药等九个推进兼并重组重点行业。此次分道制就是配合国家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淘汰落后产能之举。
“今后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利用率会更高,未来更多的公司会涉足重组领域。”开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杨海对此表示。
炒作气氛或升温
按规定,来自九大行业、符合三标准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可以进入豁免/快速审核通道。
杨海介绍,“证监会将把重组项目的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类,结果为A的列入豁免/快速审核类,结果为B、C的列入正常审核类,结果为D的列入审慎审核类。这无疑会加速上市公司重组审核的时间。因此,上市公司的重组审核是否通过,也会在短时间内知晓。”
在山东神光策略分析师、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鲁东看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施分道制审核,进入豁免/快速通道的项目,不涉及发行股份将豁免审核,涉及发行股份的实行快速审核,此举措将促使并购重组再掀高潮。“对于手持货币净资金较多的上市公司,受益也会更加明显。”
重组概念股一直受投资者追捧,不少投资者也喜欢那些走在重组路上的企业。市场预计,短期炒作气氛将继续升温。
渤海证券分析师谢晓冬认为,由于并购重组在监管审核上具有优势,同时,从管理层的意图看,此类监管也会比IPO稍显宽松。并购的交易时间相比更短,成功的几率也更高,许多企业通过并购能实现快速的跨越式发展。此外,每年年底重组概念本就呈火热态势,所以四季度并购重组热潮将会持续。
事实上,欲上市公司被同业已上市公司收编渐成趋势。最新的案例是,9月6日,停牌3个月的银江股份(300020)发布定增预案,拟花费6亿元收购北京亚太安讯100%的股权,而亚太安讯曾是一家多次冲刺上市的公司。根据公开信息,亚太安讯于2012年11月26日在北京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杨海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来,A股市场的低价位股票受追捧,背后的原因多与重组有关,投资者炒作的也是重组概念。而重组概念的热度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降温,会一直持续到下半年年报前。
“但对于ST板块而言,此类公司退市风险较大,监管机构也加大了对其重组的审核,因此,财务指标不是很好的ST公司,其重组将相对困难。”杨海补充说。
根据证监会的表态,10月8日起申报的企业才适用分道制审核,已申报的存量企业则不适用。据悉,一批已经通过股东大会审核,本有意马上提出申报的企业,有可能会推迟申报以适用新规。在此情况下,有分析人士认为,已通过股东大会、尚未提交申请审核且符合产业方向的并购重组股中,包括收购大股东优质稀土资源的有研硅股(600206)、收购能通科技100%股份和融创天下100%股份等资产的紫光股份(000938)等公司,有望成为首批“豁免/快速”审核重组股。
投行业迎新机遇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分道制审核与产业政策直接挂钩,给九大过剩产能行业的兼并开辟了绿色通道,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优质上市公司将被鼓励进行同行业、上下游并购,从而通过并购重组平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意图。同时,分道制审核可分解再融资审批压力,将对优先股改革起到辅助作用。
即便如此,注册证券分析师肖玉航仍提醒道,分道制审核是资本市场的创举,但这种制度仍有审核制的轨迹。“此次重组审核的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当然,短期内或有机构借题材对个股进行短期炒作,但热度应该有限。投资者需警惕那些业绩较差且行业重组并无优势的公司的估值投资风险。”他表示。
深圳创投界人士张臻也指出,重大资产重组将极大地改变公司的业务构成、经营模式和盈利结构,带来短期业绩的提升,引发市场对其未来的遐想,因此,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在A股市场一直备受关注。涉及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往往需经过停牌、公告预案复牌、股东大会通过、证监会审核通过等多个时间点和区间,创造出多个资金博弈的机遇。
“目前存在并购可能的大都是改制过的公司,急需资金转型升级。而通过并购方式实现资产证券化,既节约时间,又可降低成本。”张臻说。
然而,从长期来看,重大资产重组难以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超额收益。从实际业绩受影响情况来看,重大资产重组对于公司业绩的贡献,多为短期或一次性的收益提升,难有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整体改观。“因此,单独的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并不适合作为长期投资的逻辑依据。”张臻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IPO停摆自去年底至今,一直冀望上市退出的创投机构深受影响。而分道制审核方案的实施,将加快PE机构从传统的IPO业务转向布局并购基金,给沉寂已久的投行业务带来新机遇。杨海等专家均表示,随着审核效率的大幅提高,苦于IPO停摆退出无门的PE机构,有望进入并购退出的“快车道”。
(杜海)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