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理财产品信披躲猫猫 预期收益一头雾水
银率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31日外资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共1085款,而去年同期仅为950款
自2007年东亚银行推出首款境内居民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外资行在国内理财市场的份额逐年加大。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宣传时说得天花乱坠,产品运行时信息披露却频频“躲猫猫”。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状况一直以来屡遭诟病,而外资行的披露情况则更让人担忧。根据银率网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1月31日,外资银行到期理财产品总计有1023款,由于外资银行很少在官网披露产品到期收益率,仅统计到三款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
《证券日报》记者浏览各家外资行官网发现,大多数外资行未在理财产品一栏设置产品披露环节,大多只是有着粗略的产品系列介绍,如果需要了解详细情况,还要投资人在官网注册,然后银行再通过邮件与投资人进行交流沟通。
外资行理财产品发行
逐年增多
银率网理财分析师牛雯告诉本报记者,外资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正在逐年增大,其理财产品发行重点也有别于国内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更多发行结构性产品,而国内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则更多为非结构性产品。
银率网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1月31日,今年以来外资银行总计发售理财产品1085款,而去年同期仅为950款。
在今年,外资行在理财产品创新上也频频发力。7月份,南洋商业银行(中国)与易方达基金合作推出“智慧金”业务,运用货币基金帮助客户进行余额理财,是国内外资行里首家开展余额理财业务的银行。
近日,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也宣布推出外资银行首个网上银行基金交易平台,客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直接购买星展银行代销的国内基金产品,在目前上线的第一批国内基金产品中,覆盖了货币型、混合型、债券型及股票型四种不同风险等级的基金类产品。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随时随地通过星展银行的网上银行直接申购、转换赎回或查询这些基金产品。
除了通过理财产品与渠道上的创新,外资行的另一大吸引投资者的法宝是其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在今年上半年发行的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排名前10的产品中,有6款由外资银行发行,大华银行(中国)占其中5款,花旗银行(中国)有1款。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大华银行(中国)发行的1款1.5年期人民币全部保本类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22.67%)。另外,花旗发行的“2014年第5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账户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20%,投资期限为365天。
银率网数据库显示,在结构性产品中,大华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星展银行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高于所有外资银行的整体水平。而在非结构产品中,花旗银行、法兴银行、南洋商业银行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高于所有外资银行的整体水平。
信息披露“躲猫猫”
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到期的24748个银行理财产品中,近50%未公布实际收益率,信息披露情况不容乐观。而2013年理财产品报告显示,外资银行在2013年到期的1256个理财产品中,已公布实际收益率的仅490个,占比39%。这一比例,仅为中资银行信披率的约一半。
按照理财产品类型来看,上半年在24家有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银行中,仅11家银行披露了部分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其余13家商业银行均未披露其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未披露到期实际收益率信息的银行以渣打、汇丰、星展等外资银行为主,其中南洋商业银行到期产品数量为112款,是未披露到期信息的银行中,到期结构性产品数量最多的银行。
本报记者浏览多家外资行官网发现,大部分银行官网没有产品收益披露的相关信息,只有产品系列的介绍,如汇丰银行,在官网有汇丰运筹理财和汇丰卓越理财的相关产品介绍,却没有产品运行信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资银行中除了上市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较为完善以外,部分城商行通过近年来的改进,信息披露也日渐及时。
汇丰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向本报记者表示,汇丰银行客户会按时接到由银行发出的理财产品运行报告,报告中会将资产配置与近期收益情况的明细列出,不过,暂时未在网上公布产品收益等相关信息。有投资需要的客户可以致电或者邮件与银行取得联系,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前往网点咨询。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丁述军表示,对于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渠道及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目前都没有很明确和具体的规定,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是导致银行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上差异较大、标准不一的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竞争的加剧,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方面会向着透明化、规范性方向发展。
不过,在外资行中,也并非所有银行都不公布产品到期情况,渣打银行做的相对较好,产品分为股票/指数挂钩投资产品、利率挂钩投资产品、商品挂钩投资产品、货币挂钩投资产品四个类型进行披露,每一款产品的提前终止情况与运行情况都可以在官网上查到。不过,由于外资行结构性产品较为复杂,专业术语较多,语言晦涩难懂,且介绍并不全面,如果不是在渣打购买产品的客户,未必能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在理财计划终止时,或理财计划投资收益分配时,向客户提供理财计划投资、收益的详细情况报告。
银率网分析师牛雯认为,银监会对理财产品到期信息披露存在硬性规定,但是,仅规定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相关信息,但并未明确规定理财信息必须公示。因此,如果商业银行通过其他形式,例如短信、邮件等方式将理财产品到期信息传达给客户,而并没有在官网公示信息,这种行为不属于违规。
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截止到2014年11月31日,外资银行到期产品总计有1023款,银率网数据库仅统计到三款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均为结构性产品。渣打银行有一款产品,产品名称为“2012年市场联动系列MALI12126E” ,预期最高收益为10.00%,实际收益率为4.00%。法兴银行有两款产品,分别为“2年期利率与汇率双区间每日计息型人民币投资产品”和“2年期一篮子股票指数挂钩人民币结构性产品”,前者实际收益率与最高收益率相差不大,后者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1.50%,实际仅有7%。
QDII理财产品亮眼
外资行在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与中资行产品收益有较大差距,11月份,有130家银行发行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发行178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6%,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127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3%,外资银行发行8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6%。不过外资行在QDII理财产品上确实有着绝对的优势。
代客境外理财业务(QDII)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受境内机构和居民个人委托以投资者的资金在境外进行规定的金融产品投资的经营活动。
银行系QDII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结构性产品,主要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和货币市场产品;另一类是结构性产品,主要挂钩海外股票或是指数。中资银行的QDII产品多为非结构性产品,而外资银行的QDII产品多为结构性产品。
和基金系QDII比较起来,银行系QDII产品的设计形式较为复杂,尤其是结构性产品,不如基金系QDII产品简单。但部分银行系QDII产品有保本设计,但基金系QDII产品则很难找到保本产品。另外,银行系QDII产品购买手续费比基金系QDII产品要低。
不过,银行QDII产品投资范围有限,2006年,《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刚出台时,银行系QDII投资范围仅限于固定收益类证券,不得投资于股票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BBB级以下证券。2007年,银监会颁布新政允许银行扩大代客境外理财的投资范围,拓宽至规定范围内的境外股票,不过银行系QDII股票仓位被限制在50%以下,目前投资范围涵盖了亚太、美国、欧洲、拉丁美洲等多个市场。数据显示,银行系QDII相当部分集中投资于亚洲市场,第二大投资区域是欧洲,美洲市场排在第三。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11月正在运行的259款QDII类银行理财产品中,月度收益率为正的理财产品达164款,其中,中资银行发行的QDII理财产品占比25.00%,外资银行发行的QDII理财产品占比75.00%。从银行性质看,中资银行正在运行的75款QDII理财产品中,月度收益率为正的理财产品有41款。外资银行正在运行的184款QDII理财产品中,月度收益率为正的理财产品有123款。
值得一提的是,月度收益率TOP20的QDII理财产品有16款为外资银行发行。其中,渣打银行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SN11058I”位列产品收益榜首位,其月度收益率为14.07%。同时,基金精选之美林黄金基金以及贝莱德世界黄金基金紧随其后,两只QDII产品的月度收益也在8%左右。(见习记者 毛宇舟)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