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巨头力推智能穿戴设备 概念股有望持续炒作

2014-03-10 17:22    来源:金融界股票

   电子行业:可穿戴浪潮方兴未艾,关注材料及元器件受益公司

  事项:一月初刚落下帷幕的2014ces上,可穿戴设备继续成为大会关注焦点之一,众多厂商纷纷推出智能手表及手环等可穿戴产品。Gartner最新发表的最新预测认为,到了2017年,50%的用户交互应用将直接来自可穿戴设备。

  平安观点:nIT厂商纷纷进入可穿戴领域市场爆发性成长可期

  苹果、谷歌、三星等巨头都已经在布局可穿戴设备,而英特尔、高通乃至传统的NB代工厂宏基也纷纷不甘示弱,纷纷涉足可穿戴领域。根据Businessinsider预测,目前全球可穿戴市场规模约为30-50亿美元,将在未来两到三年成长为300-5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随着4g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国内可穿戴市场也将迎来爆发性成长。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3年中国约售出675万台可穿戴设备,2016年将快速增至7350万台;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规模为20.3亿元,预计到2016年将成长为拥有169.4亿元规模的巨大市场。可穿戴设备将方便人们处理信息,改变信息交互方式,并且在物联网技术逐步成熟下成为未来大数据不可缺乏的入口。我们相信未来的可穿戴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还能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各种强大的功能。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渗透率已经超过50%,未来增速放缓及均价下滑不可逆转,但可穿戴有望接过PC、智能手机大棒,引领下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我们对可穿戴市场预期乐观,在苹果iWatch发布后,整个产业有望迎来真正意义的大爆发n便携式医疗设备将率先爆发期待iWatch重新定义智能手表

  智能手环等便携式医疗设备是目前销售量最大的可穿戴设备,由于这类产品可以直接接触人体,所以将成为理想的健康信号监控设备。这类产品还可以了解用户的活动状况、睡眠质量、行走或跑动的步数。健身爱好者、有意节食的人和老年人都已经开始使用JawboneUP、耐克FUelBand和FitBit等可穿戴设备。根据IMSResearch的预测,用于健身和医疗的可穿戴设备将占到该市场60%的份额,今后的份额还将更大。与之相比,目前其他类型的可穿戴设备可谓波折重重。三星Galaxygear推出后市场反馈一般,销量低迷,而其他厂商的智能手表产品也基本是雷声大雨点小。眼镜、假发、衣服等可穿戴设备目前来看只是概念性产品。我们认为目前可穿戴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缺乏核心功能,这个是影响智能手表销售的最核心因素。大部分智能手表沦为手机的附庸,但在生活中挽起袖子和掏出手机其实对用户来说差异不大。除了部分医疗计步功能外,来电提醒、信息显示等功能基本可以归结为可有可无;二、电池续航能力,这个也将成为影响可穿戴设备普及的重要因素;三、兼容性。目前市场已有的产品兼容性较差,而更广泛的兼容性可以更好的帮助厂商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兼容性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四、价格。价格的不断下降是赢得消费者的前提,没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华而不实的设备;五、时尚元素,手表、眼镜等物品是个性身份的展现,同质化的可穿戴设备能否吸引中高端客户是个未知数。我们判断,未来可穿戴设备将在专业和工作等专业性领域取得突破,再慢慢进入大众生活。首先,工作用可穿戴设备能使人们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以Epson和某医疗机构合作开发的一款名为Eyes-On的智能眼镜为例,该款眼镜基于Android系统,专为医护人员设计。戴上它,使用者就能透过患者的皮肤看到清晰的实时静脉图像,方便进行静脉注射或者抽血。其次,可穿戴设备应该符合长尾理论,满足特殊需求。智能手机的市场是单一的,而可穿戴设备应该通过定制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这才是其目前真正能发挥作用之处。或者只有在苹果推出iWatch后,大家才能真正看到吸引大众消费者的智能手表。

  可穿戴设备未来将无处不在坚定看好行业未来前景

  虽然可穿戴设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依然对行业未来预期乐观。目前可穿戴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及可连接手机和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产品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包括手表、戒子、腕带等产品;2.以头颈为支撑的Glass类,包括眼镜、头盔、头饰、领带、耳机等产品;3.以脚部为支撑的shoes类,包括鞋、袜、脚链,或将来其它脚腕饰品;4.以腰部为支撑的girdle类,包括皮带、腰带及减肥瘦身带等产品。其他产品还有拐杖、轮椅、绷带、书包、服装等。未来,甚至钮扣等细小产品都有可能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我们看好可穿戴行业的前景,现存的种种问题都是其发展成熟道路上的小波折,不会改变可穿戴改变人们生活的大方向。

  传感器、软板、电池等器件为主要受益领域可穿戴设备零部件主要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电源、无线通信、软板以及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穿戴式设备中的传感器包括惯性、生物和环境类传感器,未来各类传感器功能性的全融合将成为传感器的研发方向。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涉足传感器的公司包括汉威电子、士兰微(行情,问诊)、歌尔声学、苏州固锝等。从元器件的角度看,可穿戴设备小巧、轻薄的特点必然会对电池的续航能力和CPU、无线传输芯片的功耗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此外由于携带方式的变革,人机交互方式较传统的“触屏”操作有了较大的颠覆,以微投射和体感控制为代表的创新型交互技术有望引领下一个十年。另外,由于可穿戴式设备需要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实现Wifi、显示、蓝牙甚至照相等多种功能,对封装可靠性、轻薄性的要求非常高。由于COF具有轻薄短小,可挠曲以及卷对卷生产的特性(也是其它传统的封装方式所无法达成的),COF产品在可穿戴领域的渗透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建议重点关注丹邦科技及德赛电池

  丹邦科技作为COF软板行业领军企业,虽然13年在我们大力推荐下已经大幅上涨,但14年依然存在非常好的投资机会。首先,随着稀缺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有望在13年四季度迎来收入环比翻番拐点,而在14年1季度迎来利润拐点。公司募投产能是原有产能4倍以上,JDI等大客户开拓情况顺利,产能消化无虞。

  但公司未来最重要的看点还是在新材料领域,PI膜及聚酰亚胺门槛极高,一旦成功量产,公司市值有望再上新的台阶。作为2013年最早挖掘丹邦科技的卖方,考虑其股价调整充分,新一轮投资契机逐渐接近,建议投资者在2014年继续保持对公司的关注。此外,德赛电池在可穿戴领域布局最早,得到了苹果、谷歌等国际巨头的广泛认可,我们也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电子行业景气波动的风险;可穿戴设备增长未达预期的风险。(平安证券)

  TMT行业1月月报:从摩尔定律看可穿戴设备崛起

  一、从“摩尔定律”看可穿戴设备发展的必然性。

  从摩尔定律中,我们得到了三方面启示:1)由于技术变革的存在,当量变的进步遇到瓶颈时,我们就有理由去期待质的飞跃,这样的更迭周而复始。2)游离于主流市场之外的低质量的“小玩意”,有望在18或是36个月后迅速成熟起来,其中某个革命性的产品将在未来十年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3)由于有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过往想都不敢想的应用会大量涌现。

  从摩尔定律的角度重新审视摆在我们眼前的“半智能手表”、“谷歌眼镜工程机”和“第一代智能手环”,我们有理由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抱以更大的信心。如果将2013年作为穿戴式设备的元年,我们预计2015-2016年有望迎来第一个出货高峰。众多知名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亦验证了我们的逻辑,据IMS Research估计,2016年全球可穿戴市场的出货量有望飙升至1.7亿台;而ABI Research则预计到2018年其出货量将进一步增加到4.8亿台以上。国内市场也将伴随全球市场的爆发而同步崛起,到201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10亿元人民币。

  二、从用户需求看可穿戴设备的必要性。

  我们对穿戴式设备的定义有二:首先它是一种拥有计算、储存或传输功能的硬件终端;它创新性的将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当中或使其更便于携带,并创造出颠覆式的应用和交互体验。当前市场中主流的产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腕带和智能眼镜等。

  就产品趋势和设计理念分类,我们认为可穿戴设备的创新将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属品(将移动端入口前置),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与手机相连,使用户的移动应用体验更加便捷畅快。2)面向特定应用需求,如娱乐、儿童安全等。3)垂直领域与健康管理相关的穿戴设备。总体而言,移动硬件性价比的提升和无线网络环境的完善为穿戴式设备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整个生态链的成熟仍要依仗应用侧的推陈出新,通过软件实现硬件的 价值、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仍是产品立足之本。市场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在运动健身、社交娱乐、智能控制和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需求仍然旺盛,这将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必然动力。

  三、从厂商参与积极性看未来市场格局。

  当前,有三股力量正在积极布局可穿戴设备领域,敢为人先的硅谷创业型公司正凭借极强的创新力重新定义着穿戴式设备。未来颠覆式的产品应用和商业模式也必将在其中产生。而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军企业一方面潜心研发可与智能手机良性协动的补充型产品智能手表,一方面利用资金优势积极并购拥有可穿戴设备核心技术的元器件供应商。凭借超强的硬件和技术储备,它们仍有望在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最后,除了谷歌之外,多数互联网和传统软件巨头选择了观望,因为充足的现金储备和产品的快速复制能力将保证它们后发先至,而硬件技术的比拼并非其所擅长。我们预计,互联网巨头将主要针对中低端市场,通过快速复制成熟产品并以低价抢夺硬件入口份额。

  四、从供应链看产业链受益环节。

  从元器件的角度看,可穿戴设备小巧、轻薄的特点必然会对电池的续航能力和CPU、无线传输芯片的功耗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此外由于携带方式的变革,人机交互方式较传统的“触屏”操作有了较大的颠覆,以微投射和体感控制为代表的创新型交互技术有望引领下一个十年。在软件应用环节,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的成熟将进一步支撑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同样的,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将有利于使复杂的终端计算和存储向云端迁移,从而大幅降低产品功耗;最后,大量的健康管理和健身类应用也催生了对海量用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因而大数据技术将登上舞台。A股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水晶光电、北京君正、环旭电子、德赛电池、欣旺达(行情,问诊)、歌尔声学、信维通信(行情,问诊)、欧菲光(行情,问诊)、科大讯飞、数码视讯、九安医疗和宝莱特。

  四、TMT 行业股票池调整。

  本期我们将受行业竞争白热化影响,短期毛利或有负面波动的安防监控龙头海康威视(行情,问诊)下调评级至“持有”;将多元化布局的泛娱乐综合传媒集团光线传媒(行情,问诊)和华谊兄弟(行情,问诊)同时上调评级至“买入”;最后维持对数码视讯(300079)、中兴通讯(行情,问诊)、蓝色光标(行情,问诊)、恒宝股份(行情,问诊)、电广传媒(行情,问诊)、奥飞动漫(行情,问诊)、博瑞传播(行情,问诊)、掌趣科技(行情,问诊)的推荐不变。

  五、风险提示:经济下滑风险、中小盘系统性调整、年报短期压制、限售股解禁带来的减持风险。(联讯证券)

  • [1] [2] [3] [4] [5] [6]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