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财经观察 > 正文

多路资金密集涌入“输血”基建 万亿民间投资空间开启

2018年09月21日09: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5034

  近期,在稳投资系列政策信号加强的同时,多路资金也开始密集涌入为基建投资“输血”。其中,专项债在最近一个多月发行超过6000亿,多家银行公开表态称要重点支持基建项目……财政货币政策双双发力护航稳投资,民间资本也开启了万亿空间,系列吸引社会资本新政还将密集落地。专家表示,稳定基建投资关键还是要依靠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等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进行投入。

  补资金缺口政策信号加强

  今年以来,在我国集中清理PPP项目库、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继续推进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到位资金不足、后续融资难也成为掣肘投资增速的因素之一。

  “今年以来,尽管贷款余额增长了12.7%,但社会融资环境总体趋紧,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3个百分点,导致投资资金有所不足。”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例如一季度,我国投资到位资金比上年减少0.1%。其中,占比65%左右的自筹资金同比减少0.6%,占比约11%的贷款同比减少5.3%。

  近期,在稳投资系列政策信号加强的同时,政策层面也接连就建设资金情况作出部署安排。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补短板项目建设,地方政府要将专项债券已筹资金加快落实到补短板项目。有序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银行配套资金一直是支持基建领域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近期,监管部门再次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强对重要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召开的银行保险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优化对重点领域的银行和保险服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在建项目加强资金保障,防止因资金断供形成“半拉子”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也将在“护航”基建投资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央行在此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强化政策统筹协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专项债及银行资金将驰援基建

  在政策助推下,地方政府专项债正全面提速。数据显示,今年8月至9月中旬,在一个半月时间内,新增专项债发行已超6000亿元。其中,9月发行已超2000亿元。

  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1.35万亿元,“按照财政部文件,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即到9月底前需发行1.08万亿。那么,9月全月发行规模应超过5000亿元。”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汤林闽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已发行专项债来看,募集资金多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建设安居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还有专家测算,全年新增专项债中预计将有数千亿“输血”基建,杠杆作用下,预计撬动的投资规模应该超过万亿。

  银行配套资金方面,业内人士表示,与此前基建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外资金不同,在强监管和防风险的大背景下,此轮资金来源将回归表内信贷。

  不少银行也公开表态称要重点支持基建项目。建行行长王祖继表示,“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在保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的前提下,我们还是要尽量加大信贷投入,支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结构调整。”中行行长刘连舸也表示,下半年贷款继续保持平稳适度增长,全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民生消费、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支持京津冀、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港)和海南自贸区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目前市场上流动性不少,但是银行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在信贷投放时比较谨慎,目前的政策也是着力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他同时表示,银行资金在投向基建项目时也要注意把握市场化原则。

  中信证券报告称,若松动表内信用创造的资本约束,将提高表内信用创造的速度,从而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提高货币乘数的办法中,降准是市场已经预期较为充分的工具。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央行已两次降准,共释放了将近1.1万亿资金,而近期又接连进行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释放流动性。有市场人士预期,央行或在近期再次实施定向降准。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业内人士表示,稳定基建投资关键还是要依靠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等撬动更多民间资本进行投入,预计民间资本投资将开启万亿空间。

  发改委透露,下一步将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通过规范的PPP方式运作,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铁路项目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推进债转股。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巩固民间投资发展的良好势头。未来将从准入、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信息服务和产权保护等方面推进政策出台,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发展环境,推进交通、能源等领域进一步开放,助力民间投资持续向好。

  记者了解到,包括PPP条例出台、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投资门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政策将密集落地。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金山表示,民间投资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信心问题,需要政策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是稳投资的根本力量,尤其是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领域,急需社会资本。对于可以产生可持续现金流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要真正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如采用PPP模式、混合所有制或民营资本主导模式。”他说。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表示,要真正调动各类资本的积极性,首先要从源头上谋划好项目,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可经营性,增强项目自身信用或还本付息能力;其次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要公平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尤其是民间资本;三是政府信用要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对投资项目予以支持。

  高玉伟说,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处于关键阶段,金融去杠杆、严监管的大方向不能变,但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在此背景下,应发挥大中型银行的“头雁”效应,加大在建项目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实体经济利率,带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记者 孙韶华)

文章关键词:资金 基建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一轮资金涌入科创产业

    近日,上海、广东相继出台支持科创企业政策,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与此同时,多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扩大信贷规模,银行、风投等新一轮资金涌入科创产业。

  • 多金融数据超预期 资金加速输血实体

    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2.85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15万亿元,广义货币(M2) 同比增速重回两位数……最新出炉的3月多个金融数据增长超过预期,显示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正在快速恢复,也显示疫情暴发以来打出的宏观政策组合拳的效果逐步显现。

  • 资金抢筹明显 公募新一轮布局重点浮现

    借助外围大涨“东风”,A股7日在集体大涨、百股涨停的同时,大资金也在借势抢筹:北向资金净流入126.74亿元。多家公募基金认为,当前疫情因素已被逐渐纳入了资产定价当中,随着大资金逐步回流,A股有望逐步筑底回升。

  • 资金多渠道涌入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伴随经济新动能蓄势而起,相关的资金需求也极速上升。近期,记者采访业内机构和人士了解到,当前,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新动能产业正迎来多路资本涌入:股权投资基金加速布局新经济赛道,银行信贷投放计划向该领域大幅度倾斜。巨量资金输血通道已经悄然开启。

  • 重磅政策连发 资金“组合拳”加力稳投资

    近期,从明确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新增专项债额度,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绩效管理操作指引出台,重磅文件接连发布,打出资金“组合拳”加码助力稳投资。

  • 解决资金需求,客户送锦旗表示感谢——邮储银行

    在当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的关键之际,邮储银行洛阳市分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各监管部门及上级行要求,把支持疫情防控、提供金融服务保障、助力复工复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 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加大疫情防控领域资金支持力度

    疫情爆发后,中信银行郑州分行高度重视,紧跟地方政府和总行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硬核”治理,积极帮扶满足疫情防控领域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融资需求,与客户共度难关,共创安全祥和的工作生活环境。

  • A股资金面转暖 多路“人马”竞逐热点

    本周以来,A股市场资金面出现显著回暖迹象,带动大盘指数企稳反弹。从资金流向上看,医药板块成为近期多路资金的主攻目标: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等获北向资金持续回流;长春高新、以岭药业等则获融资资金大举加仓。

  • 发改委下达以工代赈资金56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26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分批下达2020年以工代赈资金56亿元,预计将吸纳约30万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业增收。

  • 巨额募集资金6年未动存银行 全聚德”吃相“惹人

    老字号上市企业全聚德(002186.SZ)日前因为将6年前的募投项目终止并将相应募集资金全部转为补充流动资金而遭深交所下发问询函。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