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货币政策未来走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明确表示,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
在日前举行的央行媒体吹风会上,孙国峰表示,如果回顾今年以来的情况,年初时也是面临很多挑战,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稳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还是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信用收缩风险明显缓解,市场信心提振,社会预期逆转,对于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政策。总量上保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把握好调控的度。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满足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需要。在结构上进一步优化,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好货币政策定向引导作用,运用好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类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作为市场观察流动性松紧更具参考价值的“标杆性”指标,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式利率(DR007)近期连续多日出现与7天逆回购利率倒挂的情况,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也从4月中旬以来开始不断下行。
谈及近期资金利率的波动,孙国峰认为,单个时点货币市场的利率波动,并不能反映银行体系总体的流动性状况。货币市场利率月末升高、月初回落在我国是常见现象,主要原因是月末财政集中支出会推高流动性总量,但月末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也会上升,所以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会上升。但是到了下个月初,流动性总量还处于较高水平,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会下降,因此货币市场利率会有所下行。
“总的来说,货币市场利率运行是平稳的。需要注意的是,判断资金状况,应根据一段时间市场利率的总体走势和水平来分析,而不是过于关注单个时点的利率波动。”孙国峰说,央行会合理搭配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对流动性进行边界调节,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
有机构预计,当前货币政策已进入观察期,将更多基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相机抉择调整,“总量稳健,结构宽松”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主基调。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央行一来可能执行超预期的货币政策操作;二来结构性的宽松仍可能是近期货币政策的主旋律,故而央行进一步的货币政策操作能支持一定的社融增速。
央行开展了1年期“麻辣粉”(即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1000亿元,利率2.95%,此前为3.15%,相当于降息20个基点。
4月15日,在定向降准落地的同时,央行宣布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2.95%,较上次下降20个基点。
继3月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20个基点之后,央行15日宣布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5%,较上期下降20个基点。
记者获悉,在央行降准定向支持中小银行之外,多部门也正密集部署一揽子新举措,包括拓宽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渠道和方式、加快构建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引导中小银行进一步完善风控和公司治理等,切实增强中小银行实力。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绝不会让市场出现“钱荒”,当然钱也不要“变毛”。
宏观调控“工具箱”已打开,一揽子调控政策开始逐渐发力。3月30日,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20个基点,这是继2月3日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后,央行的再度“降息”。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100亿元6个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中标利率为2.19%。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3月23日晚,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沙特主持召开G20财长与央行行长视频会议,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应对,为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峰会做准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会议并发言,副行长陈雨露陪同出席。
欧央行终于出手了,7500亿欧元的临时资产购买计划的确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但大手笔的背后,是一个正成为疫情新中心的欧洲,累计确诊病例超过9万例,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数几乎与亚洲持平;与此同时,从奢侈品行业到汽车业,再到旅游业,经济活动濒临停滞。
3月17日,人民银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复工复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截至3月15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共11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