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以来,北京、天津、成都、重庆、上海、济南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激发夜间经济新动能。有网民称,夜间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议题,涉及城市运行的诸多方面,必须以精细化举措做好配套、优化供给,提供更多元个性的选择,让夜间经济发展越来越兴旺。
网民“李俊”认为,目前我国的夜间消费相对滞后,尤其是北方地区待发掘的空间还很大。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夜间经济将会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夜间旅游项目是亟待开发的蓝海。
网民“叶子”提出,发展夜间经济须避免千城一面,要结合城市特点、深挖文化内涵。例如,哈尔滨围绕冰雕夜景下功夫,上海突出海派文化的韵味,开封复原宋代的东京梦华……这样不生拗硬造、因地制宜的发展才是好思路。
网民“李红军”称,有人把夜间经济简单地视为吃吃喝喝的“地摊经济”,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夜间经济还有更多内涵,衣食住行、观光旅游、文化消费等都属于夜间经济的范畴。夜间经济要发展,配套的硬件设施要跟上,如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开发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开辟新的夜间文化演出场所、亲子游戏场所等,丰富老百姓的夜间文化娱乐需求。
网民“臧春蕾”认为,夜间经济在给城市带来活力、魅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对城市治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夜间消费的“菜单”能否更丰富;公共交通能否跟上;怎样管理好夜间餐饮的噪声、油烟问题等。
网民“江曾培”提出,夜间经济的繁荣,显示城市夜间并没有睡去,仍在欢乐地运行,这就要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不可到了夜间就“休息”,而要继续运行。为此,城市管理不能削弱。上海借鉴海外一些城市的经验,在国内首先设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促进了城市管理的升级。
游客在云南丽江古城挑选东巴纸文创产品。统计显示,以服务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夜经济”在城市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发展迅猛。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夜间消费约占全天消费额的一半。
在北京,这座行色匆匆的城市里,人们没有立即注意到延长运行的地铁、延长打烊的商铺、延长收摊的夜市和延长闭馆的博物馆。
夜间经济涉及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影视、休闲等许多领域。专家指出,夜间经济可以为城市发展增添精神文化内涵和活力,为文化产业搭台唱戏。以北京为例,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年轻人众多,有关部门如果能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差异性的文化消费需求,搞好配套服务措施,夜间经济不愁发展不起来。
“周五下班之后经常跟同事一起去三里屯吃酸菜鱼,到咖啡馆坐坐。”北京90后上班族梁淑宁说,“但总觉得不尽兴,想玩久一点都不行,要赶着坐地铁回家,要是地铁能延长运营时间就好了。”
王旭和同事坐在摩托车上,时间是晚上10点半,成都的这条街上依然亮灯喧嚣,路边夜宵店里,食客甚至比白天还要多。而点外卖的人数,也在晚餐正点后迎来高峰。很快,王旭和同事就接连收到订单。
“夜间经济”既是经济发展之道,也是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管理部门要在做好治安、噪音管理和环境清洁、食品安全、交通管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引导当地结合自身文化历史特点,突出特色,引导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适合不同人群的现代“夜间经济”,让夜生活品位更高、质量更高、趣味更多。
夜间经济可以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因此,有学者将夜间经济称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
7月10日23时许,新疆乌鲁木齐新民路上的一个美食广场开始逐渐热闹起来,这里有新疆特色的美食。“天气热了,晚上也迟睡,约上三五个朋友,点上烤串、麻辣小龙虾、烤鱼等小吃,再喝点啤酒,感觉工作一天的疲惫都褪去了。”市民王先生说。
“夜间经济”作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旅游城市着力开发的新增长点。近期以来,北京、天津、上海、成都等多地都在加码夜间游项目,打造“不夜城”,拓展有效停留和消费时间,在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开辟景区掘金新平台。
近年来,夜间经济在各地愈发受到重视,甚至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都专门出台了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