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2
“中泰金融”业务员:装修合同加钱可以“做出来”,信贷的担保兜底由中泰金融承担
中泰金融相关人士回应记者称,“我们公司从不给任何银行及金融机构承诺有兜底行为,因为我们不是融资性担保公司,我们只是金融外包公司!至于银行装修贷款,我们也只是做代理销售,且客户用途必须真实,是真的贷款装修,贷款装修的合同一定是客户跟装修公司签订,更不可能由我们跟客户提供!
上述只是助贷乱象的冰山一角。变相收息费,无担保资质却为借款人提供增信也是乱象之一。
7月7日,一通贷款服务电话吸引到记者的关注。对方自称是一家名叫“中泰金融”办理贷款的业务员。记者以借款者身份与其攀谈,对方告诉记者,可以房产抵押或信贷,“中泰金融做的是银行的贷款,您是在跟银行贷款。您自己去银行,可能办不下来的,一般银行不喜欢接散户的。而中泰金融会帮贷款人找到银行贷款。”
关于中泰金融的中介服务费,对方称,中泰金融会根据客户的需要贷款量,匹配出一家银行或由多家银行、小贷公司共同构成的“打包”,具体要视贷款人的资质情况。同时,每个银行的利率也是不一样的。而中泰金融的中介服务费,大概3个点(即贷款总额的3%),“例如您需要贷300万的话,大概需要9万元钱。”但“如果是无抵押的信贷,服务费则为5个点,前期我们会先跟您签一个协议,您先交3000到5000元的定金,然后我们来给您做,下款了,您再把5%服务费中剩余的钱给我们打过来。”
7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常营附近的龙湖长楹天街的中泰金融公司所在地。在面聊中,该公司的业务员出示了只有一页纸的助贷中介信贷委托协议书。在这页纸上,记者看到中泰金融的全称为“中泰众川(北京)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下仍称“中泰金融”)。
在大门口,记者看到一家银行信贷总额度为100万元的“装修贷”海报,据其介绍,中泰金融是其代理。“一个月,我们给银行大概能带过去几十批客人吧。从银行面签到制卡下款,大概总共需要半个月”。据其介绍,如果借款人自己无法提供装修公司的合同,助贷中介可以帮借款人“做合同”,但要多支付1%的费用。
记者反复与中泰金融的工作人员确认,对方告知记者信贷的担保兜底由中泰金融承担,但中泰金融及其实控人、高管以及历史股东名下,并没有注册具有担保资质相关公司。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天眼查显示,中泰金融成立于2018年5月16日,注缴3000万元,实控人及法定代表人名叫张棋。记者点击公司工商注册网址看到“该域名已过期,不能正常访问”。
张棋与中泰金融另外两位股东齐军格、王兴英相同,三人名下均只有中泰金融一家公司。而中泰金融的经营范围仅包括“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流程外包性质的内容。
记者注意到,包括中泰金融在内,其历史股东/法定代表人李祥及历史股东赵东耀两人的名下,曾经同时拥有5家公司,且均为金融服务外包类的助贷公司,同样没有具备担保资质的相关公司。
而中泰金融两位历史股东李祥、赵东耀名下曾拥有的5家公司中,目前只有中鑫国源(北京)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官网可以打开。官网显示,“紧密衔接金融机构-平台-信贷经理-客户”的助贷类贷款超市平台“众融创”,是中鑫国源(北京)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运营的主要项目。其合作企业包括:360借条、小赢、飞贷、及贷、拍拍贷、宜人贷等,即中鑫国源(北京)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助贷的资金方为网络小贷或P2P网贷公司。
141号文件强调:“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应要求并保证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利益,在北京互金协会关于助贷业务的风险提示中,也曾明确要求,助贷机构若无担保资质,与持牌金融机构或者类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时,不应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不应向借款人收取息费或者变相以服务费形式收取息费。
7月31日,中泰金融相关人士回应记者称,“我们公司从不给任何银行及金融机构承诺有兜底行为,因为我们不是融资性担保公司,我们只是金融外包公司!至于银行装修贷款,我们也只是做代理销售,且客户用途必须真实,是真的贷款装修,贷款装修的合同一定是客户跟装修公司签订,更不可能由我们跟客户提供!对于您反映的我一定到公司严查落实!无则加勉,有则必须改之!”
在彭凯看来,目前国家监管针对助贷,主要还是141号文提的银行业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监管要点,典型包括核心业务不得外包、合作机构不得违规提供增信服务、合作机构不得自行收费等。对于线下助贷而言,他认为,也应当受制于前述要求的约束,同时线下助贷在营销宣传、人员管理等方面需要更加加强监管和企业自我约束,因为金额大,诱惑也大。
乱象3
秒白条违规收集近60万个人信息,其运营商被罚10万,康旗股份“暗战”助贷市场
根据处罚决定书,在7个月的时间里,手机贷款超市、助贷平台“秒白条”共违规收集了近60万(563849)名借款人的个人信息,供合作方“上海千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千骄资产”)违规使用近13万(128540)名借款人个人信息。
1月25日,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对霍尔果斯旗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公司被罚10万元,而上述被罚企业是APP“秒白条”的实际运营商。这也让网络助贷平台的运作手法及违规收集借款人个人信息的行为昭然于世。
根据处罚决定书,在7个月的时间里,手机贷款超市、助贷平台“秒白条”共违规收集了近60万(563849)名借款人的个人信息,供合作方“上海千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千骄资产”)违规使用近13万(128540)名借款人个人信息。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相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立案调查,但本案未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秒白条”APP是一家借贷信息服务平台,其基本业务流程为:有借款需求的借款人在“秒白条”APP上实名注册,提出借款申请,“秒白条”实际运营方对借款人资质进行初步审核后,将借款用户推荐给合作的上游公司广州财略金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州财略”),最终由广州财略联系出借人操作放款给借款人,在此过程中,“秒白条”为借款人提供借贷信息服务并收取一定数额服务费。除此之外,“秒白条”还为广州财略提供贷后管理服务,当其推荐的借款人出现逾期时,“秒白条”负责催告通知还款。
天眼查显示,广州财略是一家简称为“AI考拉”的P2P网贷平台工商登记主体。官网显示,截至6月30日,“AI考拉”借贷余额为5.33亿元,当前出借人数量为1.7万,当前借款人数量为5.85万。即“秒白条”当时助贷的资金方是P2P网贷。
据监管方调查,在借款人向“秒白条”APP申请借款过程中,借款人需主动填写紧急联系人信息或是根据借款人授权由“秒白条”APP下载借款人个人通讯录信息存入“秒白条”APP后台。而千骄资产则通过“秒白条”的授权,查阅逾期借款人个人信息,包括借款人自己填写的紧急联系人信息及经借款人授权“秒白条”APP下载的个人通讯录信息。
此外,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调查显示,“秒白条”APP收集借款人个人信息过程中,通过“用户注册协议”、“平台服务协议”的部分条款及软件页面弹出的“是否允许读取联系人”的提示语向借款人就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作了简要的说明,经审查,该说明内容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的要求。
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最终对“秒白条”实际运营商开出10万元的行政罚单、对千骄资产开出5万元罚单。
据该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秒白条”的实际运营商名称为“霍尔果斯旗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负责人为沈钢。天眼查显示,霍尔果斯旗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今年2月15日已被注销,注销原因为“被隶属企业撤销”。
而其负责人沈钢的名下则有大数据风控服务企业——霍尔果斯旗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旗发科技”)等“在业”状态公司。通过股权穿透,A股上市公司康旗股份(即上海康耐特旗计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061)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费铮翔系旗发科技的实控人。康旗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旗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则持有旗发科技83%的股权,成为大股东方。沈钢担任旗发科技的董事长与法定代表人。
今年5月7日,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旗发科技被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工商行政管理局霍尔果斯口岸工商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天眼查显示,包括“秒白条手机软件”、“秒白条运营系统”、“秒白条催收系统”、“秒白条客服系统”等22款软件著作权目前归属于旗发科技。
7月10日,记者在华为手机应用市场搜到“秒白条”APP。目前,“秒白条”APP的开发运营实体名称已改为“霍尔果斯旗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华为手机应用介绍中,记者看到,“秒白条”是一款信用借款、手机借款APP。资金来源为“西安星河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秒白条”目前的助贷资金包括持牌机构的网络小贷公司。
康旗股份201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康旗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3.05亿元,同比增加16.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3亿元,则同比下降365.75%。
同样,来自康旗股份2018年年报的披露,旗发科技2018年营业收入为4.25亿元,净利润为2.51亿元。2017年时这两组数据分别为8950.18万元与5595.34万元。一年之间,即旗发科技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374.70%与347.95%。
近期,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助贷严监管信号密集释放。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上海、北京、浙江、厦门等多地发布关于助贷的风险提示,其中,平台业务资质、风控能力、资金流向等成为监管重点。
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平台之间的贷款业务合作,即“助贷”正迎来更强监管。近期,北京、浙江等多地密集出台政策对此进行规范,其中,严格准入管理等成为政策着力点。
强监管之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谋求转型,发力助贷业务或金融科技输出。近日,多家上市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助贷业务增长迅速,正成为重要的盈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