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作(新华社发)
“球鞋一面墙,堪比一套房”“‘00后’靠‘炒鞋’实现生活费自由”……最近,“炒鞋”的话题引发关注。
事实上,“炒鞋”现象已存在多年,最近被关注,是因为“炒鞋”已经从“小众爱好”转向了线上大规模交易。据了解,目前国内热门球鞋的“市场价”,主要来源于毒、nice、斗牛等几家大的球鞋APP交易平台,这些平台的月活跃用户均在300万量级以上。这类平台上销售的价格一般由卖家给出,而球鞋的卖家,绝大部分是散户和鞋贩子,平台具有资讯交流、销售中介和鉴定真伪等功能。用户在平台购买后,卖家先发货至平台,经平台鉴定后再发给用户。当平台的某款鞋在短时间内有大量买入需求,很容易助推该款鞋价格快速上涨。
“毒APP”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最热卖的几款鞋市场交易价格与发售价格相比,涨幅均在100%以上,个别球鞋甚至涨幅达430%。被鞋圈内称为“2019年度鞋王”的AJ1联名款球鞋从原价的1299元,到预售时的5000元左右,如今已飙价超过万元。“钩子一反,倾家荡产”成为圈内对其市场情况的评价。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被炒高的“限量鞋”类似于名包名表,本身既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又因为稀缺限量而被赋予“保值增值”功能。品牌的饥饿营销策略加上众多消费者对球鞋的热爱和迷恋,为“炒鞋”带来了机会。
但是,“炒鞋”风险也很大。面对越来越火的“炒鞋”市场,其交易也会存在假货、升值空间不确定等风险,恶意“炒鞋”也不利于球鞋市场良性发展。
有品牌鞋企发布官方声明称,不想让自己的鞋被转卖热炒,绝不鼓励任何炒卖行为。同时,一些球鞋APP交易平台也呼吁理性消费,抵制恶意炒作。8月5日起,“nice APP”开始对平台30分钟内频繁取消购买的交易订单收取0.5%手续费,用增加交易成本的方式遏制恶意“炒鞋”,随后,还封禁了近百名恶意刷单的用户。
面对越来越火的“炒鞋”市场,参与各方在球鞋消费和交易中还是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投机。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应加强监管和引导,对其中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打击,让“鞋穿不炒”成为共识。
“球鞋一面墙,堪比一套房”“‘00后’靠‘炒鞋’实现生活费自由”……最近,“炒鞋”的话题引发关注。
近期比特币价格回落至万元以下,一些多头玩家遭遇爆仓。而炒鞋悄然成为一种金融化的业务,一些平台摇身一变承担了类似比特币市场的券商交易角色,投资者中也不乏一些“杠杆炒”现象。炒鞋很可能以“一地鸡毛”落幕。
2017年冬天,身边的一位女性朋友花4400元买了一双“Yeezy”,这是记者第一次见识到:鞋也是可以炒到天价的。2019年,潮鞋越炒越热,买鞋难度直逼北京车牌摇号,甚至出现了炒鞋APP和炒鞋交易所。
AJ的走红只是球鞋市场成为“名利场”的一个缩影,天价球鞋背后,品牌商同为幕后推手。多年来,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通过限量、抽签等方式,刺激着球鞋市场的繁荣,也让整个球鞋市场陷入疯狂。
不久前,在美国最大的球鞋电商平台Stock X官网上,李宁为NBA巨星韦德发售了一款限量球鞋。这双原价只有1000多元的球鞋,在二手市场的价格短时间暴涨到最高4万元,涨了近4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