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餐具历经14年解禁背后:450万公关协议曝光

2013-03-29 09:0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以代理销售商的身份来到鑫恒塑胶办公区,老板娘十分警惕,让记者留下电话号码后迅速离开。

  随后,鑫恒塑胶陈姓销售员打电话回复记者称,餐盒价格按大小划分为三个档次:七八分、一毛多和两毛多。

  据便利店老板透露,在发泡餐具解禁前,鑫恒塑胶就在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只是更加隐蔽,访客需有联系人接头方能进入。

  “别看这玩意才卖一两毛钱,就算1个1分钱利润,我们每年生产上亿个,这样下来也赚不少钱。”前述工人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每个餐盒的纯利润可能有几分钱。由于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和廉价的成本,一家中等规模的发泡餐具厂每年的纯利润可达数百万元。

  记者在鑫恒塑胶门口的招聘广告上看到,该厂拟再招40名员工,其中普工20名,相当于在现在的基础上生产规模再扩大一倍。

  可降解餐具市场空间被挤

  “在解禁之前,发泡餐具就凭借低廉的价格挤压可降解餐具的市场空间,解禁之后,后者的生存状况恐将进一步‘恶化’。”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泡餐具的“重生”印证了一句话——“市场选择才是王道”。只要对制造标准进行完善并强力实施,发泡餐具对人体的危害可缩减为零,对环境的影响也可通过回收系统的建设及法制规范的完善进行控制。

  不过,记者在对十多家可降解餐具企业调查时发现,他们并不关心发泡餐具的解禁,甚至有一半人对此不知情。对于未来是否从事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他们大多持否定态度,理由是发泡餐具利润低,且现有生产销售体系已成熟;但个别企业表示,如果市场被侵占,不排除转做发泡餐具的可能性。

  “他们价格比我们便宜不少,在低端市场更有竞争力,解禁后侵占我们市场空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河北保定某可降解生产商说。

  解禁时机已成熟?

  按照发改委的说法,此次对发泡餐具的解禁“时机成熟”。

  但是,此次解禁发改委是否履行了相关法律程序?发改委方面表示,在决定解禁之前,征求了环保部等多部门以及协会、专家的意见,各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对于群众最关心的毒性问题,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做了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能够满足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要求。

  周小清表示,赋予企业生产销售发泡餐具的权利就像给老百姓提供饮用水一样,无需过多解释。

  然而关于发泡餐具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各界仍存在较大争议。而律师的介入,则让争议升级。

  不少环保专家忧虑未来“白色污染”将进一步加剧。但也有声音认为,既然屡禁不止,不如干脆放开并加以严格监管。

  对于450万元“公关费”,广东鑫涌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宜群认为,从合同形式看,该项合同并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合法的,律师所代理的事项是帮助企业与政府机关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

  但他同时表示,时隔14年发改委作出解禁发泡餐具的决定,其理由首先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和不损害公众利益。按照专业人士所讲,当年的禁令主要为了防止“白色污染”,保护消费者健康,那么现在国内相关的准入机制和回收体系等建立了吗?如果没有,那么贸然解禁仍存在风险。

  (于垚峰 实习记者 杨长江)

  • [1] [2]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科技频道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