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降低企业税负 近年货币投放量大遭诟病
扩大投资效果未必好 降低税负四两拨千斤
减税应担当“积极财政”主攻手(热点聚焦)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央提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稳、财政松,管理层希望通过一“稳”一“松”的调控,达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目的。有关专家指出,因通胀压力的存在和防金融风险的需要,今年货币政策难有大作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任主要落在财政政策上。以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政府投资经常唱主角,今年结构性减税将充当积极财政的主攻手。
牢牢把好货币总闸门
在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两项新数据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作出具体诠释,一个是创历史新高的财政赤字: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一个是比去年降低一个百分点的广义货币M2增速: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
“这些年货币投放量大被人广为诟病。宽松货币容易推动通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首要任务是稳定货币价值,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外部资本流动复杂多变,热钱流入中国迹象明显;同时,地方政府换届后都希望钱越多越好,央行要占在全国的高度考虑大局,一定要牢牢把好货币总闸门,丝毫不能动摇。钱要用在刀刃上,不能花在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上,要用在民生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要控制好货币。但钱少了也不行,容易引起通缩,所以货币政策要稳健和中性。
稳货币还与提高经济质量有关。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认为,政府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不应只追求速度,更应提高质量,这种思想也会从货币政策中体现出来。
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是为推进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已难以避免。他分析说,在这种背景之下,迫切需要改革来释放红利,其中,金融改革被视为各项改革的突破口。赵锡军表示,这就要求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目前稳健的基调,给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创造一个适度的、稳健的货币环境。
减税拉动经济有乘数效应
宏观调控要张弛有度,就像弹琴,抑扬顿挫才能奏出美妙旋律。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财政政策必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且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财政政策有很多空间可供操作。
在诸多财政手段中,结构性减税是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积极财政政策不外乎从增加赤字、减少税收和扩大支出入手。他认为,之所以以结构性减税而非以扩大政府支出为重心,原因在于减税是将更多的投资决策权交给市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避免政府直接投资的“粗放型”陷阱,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两方面,一是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以往都是靠投资,来得快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还容易滋生腐败;另一方面是结构性减税”,徐洪才对记者说,减轻企业税负,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户和服务型企业的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水养鱼,增强其产出积极性,有利于总供给的增加。企业活了,特别是小微企业活了,能增加就业,就业上升百姓收入就能增加,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如果整个社会消费占比提升,就能改变过去以投资为主的经济结构。
徐洪才强调说,减税不是简单地减少税收,而是能对经济增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拉动经济具有乘数效应。单纯扩大投资容易造成产能过剩。投资扩大,消费和就业不振,即使经济增长了也没什么意义。
有增有减科学减税
对于减税工作的重点,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2013年将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完善稳定出口政策,降低能源、资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对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关税。此外,还将落实好其他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继续清理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
徐洪才认为,大步推进“营改增”是个方向,但需要理顺中央和地方税收利益的关系,弥补地方税收减少的问题。要建立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改变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土地财政一方面推高了房地产价格,一方面还容易滋生腐败。
徐洪才建议,结构性减税是有增有减,应该增加资源类产业、高耗能产业的税负,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税收,总体上,税负要降下来,给企业以发展活力。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