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利于穷人说遭央视反驳:迎合多套房投资者
尹中立:如果大多数穷人都住在政府提供的房子里 这种极端情况就是回到1998年住房政策改革之前
我们的金教授现在是语出惊人哪!应该说这不是他第一次说出这种听起来让老百姓神经都比较紧张的话。从简单的道理来看,好像把高房价,把土地价格卖得很贵,政府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给穷人盖房子,但是如果大多数穷人都住在政府的房子里的话,这种极端的情况,就回到我们1998年住房政策改革之前的情况。
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原因实际上很简单,如果只希望政府给老百姓盖房子的话,这房子永远都很难指望得上。所以1998年之前,中国老百姓几代人挤在一个房子里那种痛苦的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也就是说,我们住房制度市场化的改革,实际上它焕发了活力,我们不要忘了这样一个事实。因为现在接受完了调查的人,大多数是年轻人,更准确的说是没房子的人,这些人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肯定是要投反对票的。如果13亿人每一个人投一票的话,我相信赞成金岩石高房价理论言论的人可能更多。很简单,因为所有有房子的人都希望房价上涨,而不希望房价下跌,至于这种言论是不是真的有道理,那是另外一种事情。
刘戈:高房价有利于穷人的说法能迎合多套房的拥有者和投资者
每隔一段时间,这样的论调都会有。2008年,有人说现在买房子就是爱国,后来有人说丈母娘推高了房价,还有人说高房价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高竞争力。现在房价高有利于穷人的这种说法,它能够迎合一部分人的想法。比如说很多套房子的,等着房价涨的。今天说了这个话以后,房地产商任志强在微博上表示,这样好,大家都发财,因为即使你不卖房子,但你的房子可以用来抵押,也可以拿到更多的贷款。在他们看来房子永远是一件投资品,而不是一个生活必需品,不是一个用来住的,而是用来投资的。所以他的这种观点和大部分老百姓的想法不一样,因为不是每一个老百姓在买房子的时候,是准备把它卖掉的,或者准备拿它来进行贷款的。
我统计了一下,最近这十年,中国的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每年大概是11%左右,而房价的增长每年是20%左右,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差额。所以这样的一个房价,你还认为它合理,我不知道合理在哪儿?实际上金岩石他们说的那个道理在现实中有没有现实版?他说的是一个理想状态,现实中有,就在香港,就是这样的一个高的房价,但是香港市民住的房子是一个什么状况,所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不同意他这样的一个看法,原因就在这儿。
一种买房子是用来住的人,那么他希望房子不要涨得太厉害。那么另外一种,买房子用来投机的,当然就希望房子涨得越高越好。从这里面,其实看出来一个特征,就是在一线城市里,更多的房子是用来投资和投机的,而在三、四线城市里,投资和投机的特征性要低得多。所以相对而言,它更是一个相当于消费品的价格。为什么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涨得那么厉害,它不光是由于所谓的刚需,还是有很多的房子是被高收入买去了,买去了以后等到它升值,所以当然有更多人希望房子涨得越高、越快越好。
胡景晖:交易呈两极化 要么是全款购买的高价房 要么就是需要贷款的刚需
现在来看,交易的主体还是以这种形势为主,大概40%的交易量是首次置业的年轻人,当然他们是三代人一起来投这个钱,还有50%现在更多的是一些改善需求者,包括首次改善和多次改善。从交易来看也是两极化的,一方面一些80平米以下的中小户型,中低价的中小户型,仍然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另外100平米以上的一些,针对改善型的一些房屋,特别是比如说跟学区、养老、教育、公共这些服务相配套比较好的一些商圈和社区,也受到一些改善人群的欢迎。
目前来看,主体交易里面60%主要还是中低交易、中小户型的。因为这个毕竟在城需求和置办能力来看,占的量比较多。那剩下30%多,将近35%是一些相对高端的一些,比如说低精密,或者是公寓这样的户型,那么还有3%到5%是一些别墅的。目前完全的这种自付,一次性的自己来付款的大概占到交易量的30%左右。从目前来看,往往越是一些高端、高总价的,事实上它的欠款支付的比例会高一些。中低价位的,就是从普通老百姓需求来看,需要贷款支持的比例还是偏大一些。基本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