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资金互助社频现倒闭挤兑 被指山寨银行
金融业遭遇“钱荒”背景下,近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曝出的一起农民资金互助社案件,再次引发人们对于农村金融风险的关注。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江苏多地采访了解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下称合作社或互助社)倒闭、挤兑风波频发,部分农民资金互助社运营偏离服务“三农”的宗旨,有些甚至演变成为高息揽储、高息放贷的非法集资组织,其中隐藏的风险可能随着流动性困局而加剧爆发。
隐患
资金互助社金融风险不断
据报道,日前南京高淳区砖墙镇农民资金互助社停止营业并被立案调查,该资金互助社吸收了大量储蓄存款,约有300多名“储户”,共3200万元资金无法兑付。据称该资金互助社理事长因资金链出现问题,曾试图卷款潜逃。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江苏北部的盐城、连云港、宿迁等地采访发现,近年来,各地先后鼓励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不少县市已形成“一镇一社”的格局。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这些地方接连发生倒闭、挤兑风波。
2012年10月下旬,连云港市灌南县4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1.1亿元存款被挪用、涉及2500多名储户,导致4家合作社无法正常兑现农民存款。
2012年12月底,因当地一家担保公司倒闭,盐城射阳县陈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遭遇社员挤兑,吸纳存款大约4000万元的这家合作社,巨额兑付压力下,该社在兑付了数百万元资金后,一度宣布停兑。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上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游离于法律法规规范和监管之外的农民资金合作社等组织大量出现,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据了解,目前农民资金互助社主要有四类,一是由银监会批准成立、正式发放牌照的,全国仅49家;二是地方农工办或农工委在专业合作社框架里办的资金互助部,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相关政策对此予以鼓励;三是扶贫办“贫困资金扶助项目”所设立的金融互助组织;四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资金互助社。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告诉记者,银监会和扶贫办设立的资金互助社,总的来说没有出现卷款逃跑、欺诈等现象,问题比较大的是由地方政府或者纯民间设立的资金互助社。不仅在江苏省,内地的很多资金互助社也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最近金融业流动性紧张,有可能加剧资金互助组织风险的爆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认为,如果老百姓有“钱荒”的预期,担心资金的安全性,就有可能发生挤兑现象。
曾遭遇挤兑风波的射阳县陈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负责人沈加星说,今年感觉民间资本的流动性明显不足,虽然说“钱荒”对他们的业务并没有大的影响,目前运营比较正常,但不少社员还款明显不及时,资金互助社里吸储的能力也在下降。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