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免税虚实:月销售低于2万元的并不多

2013-07-26 08:1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当听到暂免部分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老陈有点不敢相信。

  老陈是湖北省黄冈地区一家小印刷厂的厂长,由于印刷行业不太景气,厂里每年销售额大概在15万元,按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3%的征收率,每年纳税额不到4500元。

  “厂里每个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一个月纳税就几百元,也不多。”老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上述会议称,这将使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享受与个体工商户同样的税收政策,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老陈就是其中之一。

  政策红利落实存疑

  老陈说:“暂免征税让我有点不敢相信,因为在我们这个镇小微企业很多,如果都减免税收了,那不大可能。我觉得政府的政策很好,但是下面要真正实施有点难。”

  李女士在上海经营一家商务咨询公司,主要给出口企业找一些货代公司,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李女士的客户主要是出口到东欧和俄罗斯的企业。

  当得知有新政策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时,李女士非常开心。这意味着,政策实施后,她可以暂时不用纳税了。

  李女士的公司包括她一共有3个人,每个人税后工资约3000元,加上社保等支出,公司为每个员工每月支付的人力成本约为4000元。李女士的咨询公司每月销售额在1万~3万元,2012年销售额大概十几万元。上海实施“营改增”后,按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3%的征收率算,一年纳税不到5000元。

  “这个政策很好,但我问过税务征管员,他说政策还没落实,自己也刚刚从新闻里得知。”李女士对新政也有自己的担忧,“免税的对象会不会有什么附加条件,比如公司成立年限、行业、员工人数等?如果公司每个月开票定额在2万元下,对于成立年限时间长的公司,征管员会不会认为你虚报销售额,而不给你享受该优惠政策。希望政策简单易行。”

  张吉是湖北一家中药材制品加工厂的老板,这家位于小镇上的小加工厂每月营业额在1万元上下。他的工厂生产的是蕲艾粉,但目前这种商品的销路还没打开,因此一连两年都是这样的营收。

  对于免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消息,张吉感到高兴,对像他这样勉强维持生存的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交钱是一方面,令张吉头疼的是,在当地没有实行按季度缴税之前,每月还要专门为这几百元去报税。从今年4月开始,当地开始改为按季度报税,“这项改革就很好,省去了我们不少麻烦。”

  张吉告诉本报记者,在税负方面,当地小微企业每月按营业额的3%缴纳增值税,仅缴纳这一项。至于杂费,张吉表示,每月各项杂费加在一起共需上交三四十元。

  算起来,张吉的企业每月缴纳的税费总额为330元左右,一年下来,此项开支将近4000元,这对张吉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解释说,由于处在创业初期,跟亲朋好友筹借的购买机器设备的钱至今还未归还,“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杂费烦扰个体户

  新政策实施之后,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享受与个体工商户同样的税收政策,但本报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在武汉,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主体事实上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尽管这一群体早已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但多个个体工商户称,工商、卫生防疫、街道、城管等轮番上阵,各种费用负担并不比纳税额度少。

  在武昌区中华路一带经营牛肉面馆的吕师傅告诉本报,他每个季度都要交300元卫生费,还不定期交纳“门前三包”费,“有时收50,有时收100,城管收”。吕师傅说,自己经营小店不容易,夫妻俩每天“两班倒”,每个月净收入不到10000元,虽然不用纳税,但拿出来“应付”工商、卫生防疫、街道、城管的开销往往比税金高得多。他呼吁,政府减税的同时,更要减费。

  在大堤口一带的洗车行里,收银员翟小姐告诉记者,“羊毛出在羊身上”,这边减税,那边水价上涨,我们的开支不降反升。他们洗车行刚享受到国家对个体经营户的免税政策。另一方面,去年底,武汉市物价局召开“武汉市中心城区供水价格调整改革听证会”。根据调价方案,特种用水的涨价幅度最大,由当时的4.5元/吨调至9元/吨。“税金没减多少,但水价翻倍涨了,加上工人工资增加,我们为了不亏损,只好提价5块钱。”翟小姐说。

  真实收入与账面收入有差异

  老陈私下向本报记者透露,台面上厂里的销售额的确每月不超过2万元,但如果算上私人交易(不需要开增值税发票),也就是没有纳税的销售额,那肯定超过2万元。

  老陈所在的厂里有两台印刷机,忙时会雇用近10个人,平均每个人的工资大概在1400元/月,如果政策红利将每个月销售额限定在2万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我们这个小镇,一些小企业不用纳税的销售额至少占总销售额的30%,有的甚至超过60%。”老陈说。

  东莞一位中小企业主向本报表示,目前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少之又少。他认为,这项免税政策能照顾到的小微企业数目十分有限。

  像张吉这样的小微企业在现实中之所以难以寻觅到,企业真实收入与账面收入存在出入或许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广州一家从事塑料制品生产的小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他们的每月营业收入约为100万元,该企业的账务租给财务公司来负责,“他们会把账面数据做得对我们有利一点。”这位人士含蓄地道出其中“秘密”。

  对于免税新政,湖北朋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源波称,根据暂免政策,小微企业营业额不大,最多也就能免了几千、万把块钱,像这种小微企业纯收入尚不及很多工薪族,因此未必能给增加就业带来什么作用。但实际上对其他纳税人来说,却是不公平的,因为成长起来的非小微企业当年是没有享受这种免征政策的。刘源波认为,建立、执行相同的税负法律、政策,或许比免征政策会让老百姓觉得更公平、更温暖。

  (陈益刊 周芳 张焕)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电商风云2013

电商风云2013

2013风起再起,电商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