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养老金改革的关键问题不是钱而是管理
中国养老金陷入“水草式困境”
职工按个人工资8%的缴费,就是中国养老金的“水草”。没有人说得清楚这8%是费,是税,还是储蓄?
新京报:你有个“基础养老金总理和人民差不多”的说法。
杨燕绥:去年的人大会期间,我在人民网说总理和人民的基础养老金差不多。有个教授给我写信,说不要拿总理开玩笑。
我反过来问他,基本养老金是吃饭的,总理比农民吃饭能多多少?
另一个制度安排是个人账户,这个账户里的差异怎么来的,根据你的就业年限,根据单位给你的缴费,根据你自己的缴费,根据投资收益,这个账户有差异是公平的。
我们认为养老金的大准则就是国民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国民基础养老金是到60岁全领,将来以后慢慢提到65岁全都领;个人账户16岁开始都存。年轻人说我晚一点好不好,因为我要养孩子买房子,也可以35岁以后存。反正你自己存时间长收益多,时间短就收益少。
新京报:你说的这个,是对目前“统账结合”的基础做优化,还是重新建立一个体系?
杨燕绥:是在统账结合这个制度上的一个调整。个人账户的挪用是从1998年开始的。我们的养老金是中央点菜,市长买单。要是市长没钱怎么办?所以市长没吭声就把手伸到了个人账户。
中国养老金就陷入了一个“水草式困境”。我年轻时游泳有过陷到水草里的经历,越陷进去越不能乱扑腾,越扑腾水草越缠你。
中国养老金的“水草”是什么呢?就是8%的个人账户(职工按个人工资8%的缴费)。
在个人账户推出之初,讲的是个人储蓄应对中国未来养老,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也写进去了。但1998年国企下岗职工几千万,平均年龄47岁,中央没有预算,地方来买单怎么办,它就把手伸到个人账户里去了。
从那以后,就没有人说得清楚这8%是费,是税,还是储蓄?没有一个国家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由政府一起发,中国没有民法只有通则,没有产权法只有物权法,这8%的产权说不清楚。
索性现在的一些做法,让它(个人账户)看起来像个人储蓄,比如个人账户可以全额转移等。
“不透明”所以才会被反对
美国有精算模型,民众知道养老金哪一年就维持不下去了,延退大家都能接受。中国没有精算模型,政府说不清,老百姓看不明白,当然要反对。
新京报:你们的方案是大方案,有并轨和延退,但在网上,大家认为还是先要并轨,你怎么看?
杨燕绥:我看网民在讲,想延退?那你先把并轨解决,先讲公平再说将来的事。
我能理解。但我们的方案是把延退和并轨平行提及的。我同意网民先讲公平再讲持续的看法,但到现实中,公平与持续得一块讲。不能持续也就没公平了,比如像希腊那样,缸里都没水了,大家都成穷光蛋了。
养老金是社会公共政策,20年不算长。如果当成短平快,三年五年解决,总找不到好的方案。所以要给老百姓一个大蓝图,明确时间表,我想大部分人会支持的。
我想说的是:第一,把并轨和延退同时考虑,没有先后;第二,我们说的65岁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我们没设定退休制度,领取养老金跟退休的时点是分开的,只有中国目前是捆绑在一起的。
退休也就是退出劳动力市场,因人而异,有弹性;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要统一,是刚性的。
并轨和延迟必须同时进行,要并轨要算账,必须要同步。
新京报:也有人对延迟领取退休金年龄的必要性存疑,也有人觉得,延长了之后,自己不一定有希望拿回自己的养老金。
杨燕绥:我们给出的方案里涉及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根据人口统计和精算原理计算得到的,它只是一个学术性的结果。计算的结果是,一般退出劳动力市场后预期余寿平均15年。
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该是60岁;到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就应该是65岁。
按照中国现在的情况,15年内,你交的养老金肯定领取完了,现在只有少数高收入的人领不完,而收入低的人养老金与工资倒挂。
对于女性来说,如果到2030年65岁领取,相当于延长了15年,这确实压力很大。但我们给出的是一个学术方案,是客观数据不是政策。
按照现在的领取退休金年龄,到了超级老龄化社会,两个工作的人养一个退休的,年轻人会觉得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只能降低养老金替代率,比如从50%降到40%,老人马上就搬起凳子去市政府坐了。
其实看实际的赡养比,中国在2007、2008年就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提前老龄化,压力大的是年轻人,领取养老金年龄提前一年,税就得往上涨。
新京报:你的意思是这里面涉及不同年龄阶段人们的代际公平问题?
杨燕绥:这是一个人口结构问题。老人多了,老人就得多干一点;年轻人就得多挣一点,总不能让婴儿去劳动吧?
在西方70岁的老人还想工作,为什么?家里钱没存够,不够养老。老龄化社会的规律就是鼓励老年人多工作。
比如要加快养老服务业,这些行业是人工密集的行业,很多岗位并不需要年轻人,不需要高学历的人。
比如现在去新加坡,去加拿大,你去机场看看,推行李车的人都是70岁的人。
我刚去过成都、广元县、佛山县,他们已经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了,领取养老金的人已经占到了22%,政府开发了什么项目?组织老人到私人的橘园里面摘橘子,上午摘完一车25块钱,工钱够一天喝茶。
政府应该提供培训,引导他们居家就近参与老年服务业。
新京报:你觉得民众反对延迟退休,还有没有什么深层的原因?
杨燕绥: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养老金精算模型。美国早就有这个,向所有民众公布,大家知道养老金哪一年就维持不下去了,推迟退休年龄大家都能接受。
中国没有精算模型,政府说不清,老百姓看不明白,当然要反对,这是养老金教育缺乏到极致的表现。
应该给全国人民一个大整合的蓝图,然后分步执行,而且要有时间表。我们的方案出来后,海外媒体关注的都是大整合与时间表,而不是延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