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冯德显认为,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初衷是希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相对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合作形成共赢
优势产业的联系更紧密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三省四地逐渐尝到了区域合作带来的甜头。
比如,山西运城的机场在设法招揽三门峡的客人,而三门峡人也说,“那就是自己家的机场”。
再如,“黄河金三角”地区苹果产量年均716万吨,折合全世界人均2斤多苹果。这是“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优势产业,三省四市的果业协会每年都要开几次联席会议,沟通信息加强苹果产业的销售,种植技术的交流也更加紧密。
冯德显认为,苹果产业在“黄河金三角”分布均衡,也有寺河山、二仙坡等各自的品牌,如果相互的合作能突破技术层面,将苹果打造成为“黄河金三角”的品牌产品,更有利于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上升为国家战略
对欠发达地区崛起有示范意义
2012年5月中旬,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此次国务院的批复也指出,《规划》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努力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
对此,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教授表示,《规划》获批解决了区域合作中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相应地赋予“黄河金三角”地区一些支持政策,包括准入门槛和先行先试权,这将有利于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探索合作内容和路径,“它实践的成功,对于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
区域合作规划获批
黄河金三角包括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四个市,共辖47个县(市、区)。有煤炭、焦炭、氧化铝、金属镁、钼精粉、黄金等资源优势,运城、临汾粮食产量占山西省的1/3,棉花产量占90%以上;渭南粮食产量占陕西省的17%,棉花产量占3/4。区域内苹果种植面积近700万亩,年产苹果700余万吨,浓缩果汁产能9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5、1/4和3/4。(首席记者 李凌 记者 李亚林)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