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产业集聚区已五年 支撑起河南经济半壁江山

2014-04-21 08:03    来源:东方今报评论

  5年实践,从改变“散、乱、少、弱”状况着手,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承载能力大幅增强、集群发展态势持续强化。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省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实现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但是正所谓一口吃不成胖子。产业集聚区发展中依然存在的主导产业不突出、管理体制没理顺、产城互动不够好、发展方式转变不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破解。

  为此,需要进一步认识产业集聚的规律。产业集聚要想升华为产业集群,必须摒弃企业简单扎堆的“物理”集中、产业“大而全”的陈旧观念,强调企业有机关联、能产生聚变效应的“化学”集中。

  为此,需要进一步突出主导产业。“要招商,还要选商”一定要落到实处,再也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产业规划“大而全”,一见热门产业就“热乎”,高新技术样样全。“平地而起”并非无本之木,认清自己的优劣势才能找准产业发展重点。

  为此,需要进一步明晰政府角色。政府应当完善市场,创造一个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提升生产要素质量,不能拉郎配,也不能让失当的产业政策扭曲市场,应该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天下大势,顺之则昌。产业集聚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未来无限可期。

  ■央媒评

  在中国中原经济区的新版图上,依托一个个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产业集群正在拔节速长、生机勃发——这里既是先进产业集中区、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也是改革创新试验区,这里正带动中原转型发展走向新一轮“聚”变。

  ——2014年1月17日《人民日报》

  ■百姓说

  ◎郑开大道开通后,我们家门口建起了郑州市官渡产业集聚区,开展土地流转,收入不减少,农民还变成了集聚区的工人,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

  ——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居民 刘俊江

  ◎我们滑县产业集聚区除了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外,还设立了现代农业园,政府建好大棚、育苗室,我们直接承包种植有机蔬菜,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啊!

  ——安阳市滑县产业集聚区隆盛农业合作社农民 李遵旺

  ◎3年前离开福建泉州的家乡来到河南漯河“生根发芽”,是令我自豪的人生选择。这里的工作环境比沿海更优美,机器设备比沿海更先进,发展前景比沿海更广阔。

  ——漯河市召陵产业集聚区豫中宏源包装有限公司质检员 王洪花

  从量变到质变

  5年前的4月,河南省做出“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河南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这是审视全球产业转移格局、深谙经济进化规律的一步大棋。

  梳理世界经济发展史,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物;俯瞰世界经济版图,全球工业80%左右集中在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的强大竞争力和吸附力,会在区域竞争中发挥马太效应,让强者更强。后来者如何居上?不实现经济发展的赶超,河南阵地难守,遑论中原崛起。

  在后工业化时代,产业集聚已经难以靠市场自发形成,政府主导成为不二选择。相比传统工业园区多是企业扎堆的“物理”集中,河南发展产业集聚区则强调企业关联引发的“化学反应”。

  就行业发展而言,产业集聚区凸显了从企业个体竞争向产业集群竞争的规模优势;就单个企业来说,产业集聚区提升了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产业链优势。省委书记郭庚茂对此分别做过阐述——“当今经济领域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转化为整个行业的竞争、配套能力的竞争”;“产业越集聚,产业链就会越完善,产业链越完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5年实践,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已占河南经济半壁江山,成为推动河南科学发展、经济升级的绝对主力。产业集聚区从量变到质变,正发力引领中原新一轮“聚”变。

  (东方今报编辑部)

  • [1] [2] 
      
责编:王慧
0

相关新闻

更多>>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