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布崩盘 人民币会成为“第二卢布”吗?

2014-12-23 08:20    来源:理财周刊

  会否殃及人民币

  卢布的崩盘自然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但民众更大的担忧不在于此,而在于卢布贬值是否只是推倒新兴市场货币大贬值浪潮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今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许多新兴国家的货币是否都将面临大贬值的命运?

  之所以网上会出现这样的声音,在于卢布疯狂贬值的同时,人民币汇率也一改此前6 个月稳步升值的趋势,在最近一个多月时间里出现了明显贬值。数据显示,整个11 月份,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累计贬值0.51%;进入12 月份,人民币贬值势头还在进一步加速,12 月8 日,美元/人民币收盘跌225 点至6.1727,次日盘中更是失守6.20 关口。然而吊诡的是,就在市场即期汇率节节败退之时,央行发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却再创9 个月新高。即期汇率和中间价的反向走势被不少人解读为:央行希望人民币升值,而市场却不买账,央行在与市场力量的对抗中处于下风。其潜台词是:中国央行正在失去对人民币汇率的管控能力,人民币有可能会迎来像卢布一样的暴跌!

  对于这种观点,黄泽民教授并不以为然。他认为,近期人民币即期汇率兑美元的贬值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所造成。

  首先,一国汇率变化与该国出口状况的好坏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而近来出口不振是造成人民币贬值压力的直接原因。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11 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4.7%,较上月11.6%的增速大幅回落近7 个百分点,创下7 个月新低。加上11 月PMI 指数、PPI 指数、CPI 指数和进口数据等经济指标均现放缓,而外汇局公布的10 月结售汇逆差1673 亿元人民币,更是刷新了最低逆差额。这些数据的差强人意显然对市场信心产生打击。

  与此同时,美国却迎来了后QE 时代,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使市场对明年美国加息充满预期,导致美元走势日益坚挺。自年初以来,美元指数已上涨逾10%,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的趋势逐渐增强。而在进入新常态后,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却在下行,导致央行在11 月21 日宣布降息。中美两国此消彼长之间,自然会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

  事实上,11 月21 日的降息正是此轮人民币汇率下跌的一个重要导火索。一般来说,降息或者境内外利差的收窄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汇率走弱的预期,而降息之后人民币汇率变弱的趋势逐渐明显起来。

  此外,美国最近放宽对华签证,也在中国引发了一轮赴美游热潮,国内消费者兑换美元的需求明显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美元走强。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近来卢布的大幅贬值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波动、资本外逃等情况多少都会对我国产生传染效应。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人民币不可能独存于全球经济冷暖之外,这也加速了人民币的贬值。

  黄泽民教授还指出,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最近人民币的贬值,其实也在央行的预料之内。今年3月17 日汇改后,央行明确提出退出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即希望更多由市场来决定对汇率的影响。正是由于央行有意退居二线,才使得上述这些市场因素导致人民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

  • [1] [2] [3] [4] 
        
责编:赵心瑗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