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出海加速 寻找战略并购机会

2013-03-04 09:08    来源:中国经营报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行”)授权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有外媒如是评价——这令在跨境人民币业务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中国银行再遭挑战。

  20年前,新加坡分行的成立为工行“出海”揭幕,截至2012年末,该行已在39个国家和地区建成380多家境外机构,与2006年(公开上市年)时仅有的98家境外机构相比,6年多的时间里,海外网点数目增长了近4倍。

  “国际化不仅是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必须,因为如果无法为越来越多的‘走出去’客户提供良好的跨境金融服务,反过来就会影响我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这次人行给工行新加坡清算行的资格,代表了我国政府对我行人民币业务实力以及国际化经营成绩的认可。”工行总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聂长雯如是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在不久前的撰文中,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亦将该行近年迅猛奔袭的国际化经营总结为——从市场的追随者到(市场)主导者。

  工行style

  与2006年的98家境外分支相比,6年多的时间里工行海外网点的数目近乎增长了4倍。

  “这是怎样的国际化速度!”2012年岁末,由于接连两周看到工行马不停蹄地在中东欧获批、设立分支机构及开展私银业务的消息,一位国有大行人士不禁发出感慨,并称此系工行style。

  这一年,不仅多国分行的开业令该行的全球网络更趋完善,对阿根廷标准银行的控股收购令该行跻身当地的主流商业银行,对东亚银行(美国)80%股份的成功收购,还使其实现了北美零售业务的破冰。

  而除了这些新增布局,工行国际业务部相关人士还透露,在该行存量境外机构中,如今工银亚洲在香港的综合排名已升至第五,工银澳门成为了最大的本地法人银行;工银阿根廷按当地资产规模排名第12位;工银老挝万象分行开业当年即跃升为当地最大外资银行,并获老挝央行指定的人民币清算行资格。

  按照该行先前制定的3年规划,到2014年,其境外机构覆盖的国家和地区拟达到40个以上。而据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12年末,该行已在3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80多家境外机构,不仅提前完成目标毫无悬念,且与2006年的98家境外分支相比,6年多的时间里海外网点的数目近乎增长了4倍。

  步入2013年,继新加坡分行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颁发的特许全面银行牌照后,2月8日农历新年之际,工行又获得了中国人行授权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的资格,此前的积极争取可谓得偿所愿。聂长雯还透露,在现有境外机构中,东京、莫斯科、纽约、新加坡、法兰克福、悉尼分行等战略节点都已具有当地一级清算行资格。

  在当下的中国银行业,因被普遍认为更具进取姿态和赶超锐气,体制灵活、包袱较轻的股份制中型银行更得市场偏爱,而身处第一梯队的国有银行虽体量庞大且内部体制发生了变革,但由于“国企陋习”和“作风陈腐”的印象仍未冰消,常常被贴着“难有惊喜”的标签。

  “但工行这些年好像经历了一场蜕变。”在觉察到工行境外业务呈跳跃式的发展曲线后,一位股份行主抓国际业务的高管不仅专赴该行取经,临走还留下一句“工行似乎越来越像股份行了”来形容自己的观感。

  抓住“战略机遇期”

  国际银行业格局的变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入都给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工行这几年在国际化方面“干得比较猛”渐成同业共识。之所以对境外业务如此进取,在很多工行人看来,与姜建清的远见和其对国际化的钟情紧密相关。

  姜的逻辑是,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如工行不采取跟随策略,不仅会缺失境外服务中资企业的能力,反过来还会危及国内业务。再者,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已是大势所趋、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全面开放令国内竞争日益升级的背景之下,即便是工行,也必须加快转型来提高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而为了从“走向国际化”到“实现国际化”,从立足国内到注重全球布局、根据各机构特点“定制”发展计划、加大总行国际业务部对国际化发展的统筹能力、加大全行各部门对于国际化发展的参与程度、建立全球一体化科技平台等,从战略到操作层面,该行的海外布局可谓“开足马力”。

责编:赵惠
0

相关新闻

更多>>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