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资金跨年存3天 利息不到300贴息高达6万?

2013-12-27 09:38    来源:现代金报

  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变相提息

  监管部门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贴息存款是银行业不能说的秘密。”采访中,记者向多位银行人士提及贴息存款时,大部分人都讳莫如深。

  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吸收更多存款,以前给储户法定利息以外赠送金条、油卡、超市卡、实物或者报销费用等,这已经触及监管“红线”,而贴息则直接是高息揽储的违规行为。

  我国当前的利率制度是央行制定存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按照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上下限来确定利率,如他们为了吸收存款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者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破坏金融秩序,是要受到监管部门打击的。

  去年2月,银监会下发的《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中,提出了“七不准、四公开”的要求。

  七不准中的“不准存贷挂钩”一项,要求贷款业务和存款业务应严格分离,不准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

  此外,央行也曾经发布《严格禁止高息揽存、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严禁以手续费、协储代办费、吸储奖、有奖储蓄、介绍费、赠送实物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

  宁波的银行监管部门告诉记者,对于贴息揽存等行为,监管部门一直采取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严管态度,市民如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银行从业人员进行此类业务,可到银行监管部门投诉。

  参与各方利益均沾

  要掌握核心证据并不容易

  记者发现,因为存款贴息给付环节往往由第三方中介进行,且银行、存款中介、储户、中小企业四方都属于这一资金游戏的受益方,监管中要掌握核心证据并不容易。

  “如果企业向不特定人群吸收资金,可能被定义为非法集资。但贴息存款通过了银行,就避免了非法集资的嫌疑。”北京炜衡(宁波)律师事务所傅利彬律师认为,贴息存款的模式,可以用诡秘来形容,因为掌握核心证据的存款人和中介一般不会对外声张。而在法律上,因为缺乏适用的法律,贴息存款很难被界定为违法,不过他认为,肯定是属于违反监管规定的违规行为,银行监管部门可以进行监管。

  他认为,普通市民将资金用作贴息存款,也有一定风险。“大部分贴息存款,虽然本金存在银行是安全的,但是贴息部分一旦发生纠纷,很难获得法律保障。”而如果类似非阳光定存这样的高风险存款,一旦资金无法回笼,利益链条断裂,因为存款不进入银行正常账户。

  而在现实中,因为贪图高息回报而导致血本无归的例子也并不是没有。2011年,杭州就曾有三人因为轻信了高额贴息,被骗走了4050万元本金。这些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真假存单掉包、偷偷开通网银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觉地卷走存款人的本金。

  三种揽储方式对比

  冲量贴息 时间短,一般就是几天,存款后即可拿到贴现,属于“赚一票走人”。目的多是年中或者年底冲量。

  定存贴息 特点是时间长,跨度一般在半年以上。存款后也能马上拿到贴现,但存款期内不能挂失和提取存款。存款最终一般都是借给企业。

  非阳贴息 资金需求方向中介预先付一部分定金,以方便他再去吸引下家。这种方式一般资金大,回报高,但由于存款一般不进入银行正常的账户,不受信贷比的控制,因此资金风险要大得多。(记者 吴双颖 李华

  • [1] [2] [3] 
      
责编:王慧
0

相关新闻

更多>>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