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天体运行的轨道用地心说解释越来越牵强附会。
资本市场比物理系统掺杂了更多的人性和利益取向的成分,由此科学精神就显得更加宝贵。科学地推进注册制改革,就要抱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必追求理论上的完美。奥赛康事件和万福生科退市未成提醒市场,国际惯例与现实国情之间存在难以预料的沟沟坎坎。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13年底注册制改革即将拉开序幕时指出,“我们不能为改革而改革。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注册制改革在去年尝试摸索,今年将全面展开,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例如排队上市的“堰塞湖”问题,财务和信息披露质量不高问题,民诉、刑诉、救济等配套体系不健全问题等,避免政策不接地气和预期不明朗对市场估值的伤害。因此,注册制改革措施应以解决资本市场的现实症状为检验标准,摒弃抽象的、教条的价值判断。
互联互通、平等竞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多层次市场建设应当摒弃定位、功能的行政区隔。新三板可以自行划分层次,沪深交易所可以发展各自的主板、创业板和场外市场。各种新兴的报价系统或众筹平台,也能为各类企业提供发行、交易等综合配套服务。唯其如此,才能兼顾市场统一完整和多层次的矛盾统一关系,避免不同市场条块分割、估值割裂的新问题。
当抛弃了头脑中静态的、平面的观念,人类的世界观便与自然现象吻合。资本市场股票估值的“贵”与“贱”,与地球和宇宙的“上”与“下”,“直”与“弯”类似,都是相对的概念,不存在绝对的、静止的标准。
当前资本市场存在三大影响因素:注册制改革、多层次市场建设、互联网创新。这三个因素将在结构改善、数量扩容和质量升级等维度上长期利好资本市场。但推进中的颠簸、建设中的纰漏、创新中的混乱,也会拖累甚至冲击市场中、短期估值。这三个变量具有外生性和衍生性,导致拘泥于投资策略和证券估值的预测方法将失去效用。新春闲居,远离熙攘,沿着人类科学思维发展的小径徘徊,聊作一番遐思。
从地球的形状到创业板估值
古代人认为地球是平的,而且只能是平的。要不然,江河湖海和各种动物岂不会滑倒跌落?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三世纪奇想天开,认为大地是一个球体。这可不是他头脑发烧,是根源于两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当船只在海平面上消失时,桅杆却还在视野之内;月食时,大地在月亮上投下的阴影是圆的。亚里士多德身后近两千年,这个观点一直被当作匪夷所思的笑料。直到十六世纪麦哲伦完成环球旅行,人们才不得不接受大地是球形的事实。
当抛弃了头脑中静态的、平面的观念,人类的世界观便与自然现象吻合。在球面世界,“下”就是朝向球心的意思,“上”则是朝向太空。假如没有小学教材“灌输”的地球是圆的观念,我们能否像亚里士多德那样用日常观察挑战固有见解?不妨测试一下,你觉得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如果是有限的,是不是乘坐飞船到达某处,最后一颗星后面立着“天尽头”的标牌呢?如果类似想法浮现,说明我们仍未摆脱平面观念。
宇宙很可能也是个球体,它是有限的、闭合的,却无始无终。(当然,宇宙还可能是一个马鞍形的曲面,它无限展开,无边无际。)当你乘坐飞船笔直冲上云天,终有一天回到原地点。如果觉得不可思议,请再回顾一下麦哲伦环球旅行吧。在弯曲的空间中,“笔直”就是顺势而为最短的路径。
资本市场股票估值的“贵”与“贱”,与地球和宇宙的“上”与“下”,“直”与“弯”类似,都是相对的概念,不存在绝对的、静止的标准。按照市盈率水平,2013年初的创业板(包括部分中小板,下同)股票已经高不可攀,平均40-60倍的市盈率,远超出大盘蓝筹的水平,也普遍高于境外资本市场科技股的平均估值。就在这个基础上,2014年小盘股估值又几乎提高了一倍。奇怪的是,估值再翻一番并没有导致市盈率水平大幅提高。通常认为,利润增长能够抵消股价增长,从而将市盈率维持在合理区间。但站在2013年的起点上预测,2014年创业板企业整体利润无论如何不可能翻番。那么,市盈率维持在40-60倍的奇迹出在哪里呢?
传统增长观忽略了并购带来的外延增长。例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乐视网、蓝色光标等公司,上市后传统主业的增长贡献终归有限,但通过不停吸收合并新的企业,合并报表上的净利润获得了远超内生增长的增长率。2013年至2014年前三季度IPO停摆,已上市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个个成为 “壳资源”,不断纳入社会上未上市优质资源。传统股票估值忽略了这个外生变量:由于IPO暂停,已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将带来巨大的外延增长,这种增长迅速消化了不断上涨的股价,将市盈率维持在较高但相对合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