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周二,新一轮A股批量IPO进入申购高峰期,但货币市场流动性仍延续近期的持续充裕格局,主流资金利率稳中有降。
周二,新一轮A股批量IPO进入申购高峰期,但货币市场流动性仍延续近期的持续充裕格局,主流资金利率稳中有降。同日,央行缩量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再降10BP至3.35%。分析人士指出,在流动性整体充裕、MLF等定向宽松工具地位提升的背景下,相对于交易量而言,市场更关注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变化,而此次中标利率下调再次强化了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政策预期;考虑到未来稳增长、债务置换任务依然较重,进一步的宽松政策仍值得期待。
“打新”成“家常菜”
资金面波澜不惊
本周,新一轮A股IPO批量发行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事件。在周一(13日)汉邦高科拉开本轮新股申购大幕之后,周二(14日)15只新股同时迎来申购日,标志着本轮“打新”正式进入高峰期。4月份这批新股共有30只,接下来的周三(15日)、周四(16日)还将各有9只和5只新股发行。据机构测算,本批新股冻结资金可望达到3万亿左右,资金冻结给货币市场造成的压力将在周四达到峰值,周五随着申购资金解冻 ,“打新”对资金面的影响将由负面转为正面。
从历史经验看,“打新”对于资金面的影响通常在正式申购开始前一日便有所反映,资金利率会逐渐攀升并在冻结资金高峰日达到波峰。但从最近几批新股IPO情况看,新股申购对于资金面的冲击逐渐弱化。特别是4月份以来,虽然市场依旧把新股IPO作为判断资金面动向的重要因素,但货币市场利率却始终呈现持续下行态势,对于“打新”的反应可谓是波澜不惊。
数据显示,本周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主流资金利率仍是稳中有降。其中,作为主流交易品种的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微降1BP至2.35%,创下去年5月16日以来的最低水平;作为货币市场标杆品种的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微升不到1BP至2.99%,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位于3%下方,为去年11月以来的低位水平。此外,14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近6BP至3.47%,显示机构4月下旬的资金面预期较为乐观。
对于近日货币市场流动性持续改善以及资金价格不断下行的原因,市场人士认为,一是,外汇占款在3月中旬人民币汇率止跌回升后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二是,央行3月份通过加大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规模等方式提供流动性支持,而且通过下调逆回购利率、指导货币市场开盘利率等方式引导资金利率平稳下行;三是,随着新股IPO每月一批成为常态化,“打新”也成为货币市场的一盘“家常菜”,机构和投资者应对措施和资金备付日益充分,对于流动性的整体影响也就相应弱化。另外,新股申购作为资金面的一项短期扰动因素,在流动性紧张的时候通常会加剧资金利率波动,而在当前资金面整体宽松的情况下,对资金利率的冲击也相应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