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周二,新一轮A股批量IPO进入申购高峰期,但货币市场流动性仍延续近期的持续充裕格局,主流资金利率稳中有降。
逆回购利率顺势下调
货币宽松加码依旧可期
在货币市场量宽价跌的背景下,央行在周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再次顺势调整。央行公告显示,周二央行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交易量较上周四的150亿元缩减50亿元,中标利率较上期的3.45%下调10BP至3.35%。分析人士表示,相对于交易量而言,本次逆回购操作利率的下调更值得关注,因其再次彰显了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政策意图。
从交易量来看,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共有35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二、周四分别为200亿元、150亿元,央行周二仅新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意味着当日实际净回笼100亿元。但目前来看,在流动性整体充裕、MLF等定向宽松工具地位提升的背景下,市场对于公开市场投放规模已经并不十分在意。数据显示,3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回笼2080亿元,而当月央行MLF规模增加了3200亿元,两项相抵后反而增加了1120亿元的基础货币供应。交银国际由此指出,在外汇占款增长停滞、不再成为货币投放主渠道的情况下,公开市场逆回购也未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MLF则因为具有一定的定向性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属性而受到央行青睐。
而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角度来看,本次逆回购利率下调已经是3月初降息后的第五次下调,每次10BP、累计下调50BP。对此,市场人士认为,虽然央行在货币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顺势而为的因素,毕竟本周一的质押式7天回购利率已经低于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近50BP,但与此同时,央行逆回购利率的“小步频降”仍不断强化着市场对于管理层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政策预期。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稳增长、债务置换任务依然较重的情况下,市场观点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进一步的宽松政策仍值得期待。
周二央行公布的3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8亿元、同比少增约600亿元,M2增速、社会融资总额增速双双低于市场预期。海通证券指出,结合1-2月经济开局不佳来看,一季度GDP回落存在破7%的风险,鉴于目前经济下行风险未消、实际利率高企,未来仍需保持宽松政策,稳定货币信用创造。
而对于前段时间引发债券市场显著调整的万亿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机构也普遍认为央行将会提供相应的流动性支持。中信建投证券表示,预计央行将积极配合地方债发行,一是因为这是一项国家战略;二是万亿置换只是系列置换的开始,如果开不好头,未来地方债务置换成本可能会越来越高,从而背离置换初衷。因此该机构认为,央行有必要实施对冲性流动性放松,使利率债收益率排除供求因素影响而重新回到由基本面决定,预计央行可能会在置换债券发行之前先行降准,并由此提供一次债券市场交易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