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股市场宽幅震荡,6月份前半月沪指高歌猛进,后半月行情则急转直下。一时间,市场多空分歧加大,部分散户准备止损,采取防御;也有部分散户准备抄底,波段操作。
那么,眼下投资者究竟该如何操作?张忆东建议普通投资者将资金交给稳健型专业投资者,因为暴跌之后的反弹以及之后的盘整市,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特别是“新手”参与。而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中期应该更注重攻防兼备,仓位不必太激进;而短期可适度提升仓位参与反弹,但需要保持仓位的灵活。
值得关注的是,7月中下旬将召开中央对于下半年工作的部署会议。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相关政策利好是否能超预期很可能决定本次反弹的强度。
张忆东表示,盘整市中需要精细化投资,如下几个方面的机会确定性更高:一是在近期暴跌后,股价跌破增发价的个股;二是股价跌破员工持股计划成本的个股;三是并购重组,尤其是前期并购重组失败但仍有继续意图的个股。
“好孩子”还是“熊孩子”
虽然近期调整是A股市场的整体调整,并不局限于某种风格或某些板块,无论是蓝筹股还是成长股,大盘股还是小盘股,都未能幸免,但从跌幅来看,中小板、创业板的调整力度都要大于主板市场。以创业板指为例,从6月5日最高点的4037点,到6月30日最低点的2485点,创业板指的区间跌幅近四成。
但实际上,在今年初以来的牛市行情中,创业板充当了“急先锋”,涨幅经常远超同期的沪指。作为代表着经济转型方向的市场,创业板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入驻,但此次“杠杆强平”带来的“踩踏效应”让很多散户直呼伤不起。
从业绩来看,与主板上市公司收入下滑的趋势不同,创业板上市公司总体收入增速自2013年二季度以来连续8个季度高于20%,今年一季度加速至33%。而且,创业板市场的并购重组非常活跃,如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等行业是实施并购的上市公司最为集中的行业。尽管如此,在经历前期大幅上涨之后,短期能否回到前期高位仍备受质疑。
“新兴产业现在还是在惯性下跌的过程中,就算是暴跌结束之后,可能还是有较长时间的震荡、分化。”张忆东表示,明年的某个时间,特别是随着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中概股回归以及注册制的推进实施,未来创业板市场很可能迎来新的股票、新的龙头。而现在创业板中的那些股票,可能会有一小部分随着业绩的提升再慢慢地创新高。
但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刚认为,近期中小板、创业板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企稳回升。“今年7月份,32家创业板公司合计解禁市值为612亿元,42家中小板公司解禁市值为1069亿元,均是各自市场成立以来的历史最高,这有可能成为促使其股价企稳的重要因素。”
对于创业板的投资,张刚表示,此前整体130倍左右的估值或是阶段性高点,业绩确定的“真成长”将是后续的主导力量。在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后,医药、节能环保、工业4.0等领域的成长股,特别是前期跌幅超过30%、但业绩良好的成长股龙头,将迎来中期布局的时间点。(经济日报记者 何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