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系列窝案引发高层震怒 王岐山批示彻查到底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债市的这一系列窝案,已经引发高层震怒。
据财新网报道,过去一年多,债市走牛,不少券商和基金在A股熊市中还能维持业绩,主要拜固定收益部门的努力所赐。然而,同期有关部门开展的债市调查越来越深入,恰似一道紧箍咒,令不少金融机构中浸淫债市的老手惴惴不安,颇有风声鹤唳之势。
截至目前,债市中已有多人被调查。近日有收网的迹象,不排除还会有更多涉案者落网。
调查发轫于2010年底财政部国债司原副司长张锐在国债招标中的舞弊案,调查中,有关部门发现了张锐及其家人所控制的丙类户,案发当日进出资金即达数亿元。
所谓丙类户,是在甲类户(主要为商业银行)、乙类户(主要为券商、基金、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外,由一般公司(非金融机构法人)开设的账户。设计推出丙类户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市场活跃,但逐渐一些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外开设丙类户,在发行环节拿券,在交易环节与金融机构之间开展代持、养券、倒券等灰色行为,借机向关系人违规输送利益。
张锐案后, “丙类户”开始成为债市案件的关键词。
2011年6月, 审计署根据内部举报,发现了富滇银行资金市场部在外成立丙类户利用银行资金牟利的窝案并移交司法。
2011年底,湖南省公安厅调查发现, 新时代证券的一位高管在两只券种的交易中,个人开设丙类户,非法牟利数千万元。有关部门因此开始了顺藤摸瓜式的调查,发现了更多线索。针对丙类户债市寻租的调查随即由券到户延展开来,呈网格状推进。
在此阶段,各大金融机构都不断有人被调查或被要求协助调查。之后,一些人回到了工作岗位,一些人至今未归。其中就有2013年初,案发前任江海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的张守刚,在被查过程中退出了800万元回扣后,又被发现其借由丙类户获利达1.5亿元。还有国海证券固定收益部高级经理薛晨,丙类户收益也达数千万元,2012年中亦被调查至今。
张守刚在债市十分高调活跃,据信他被调查后牵扯出更多与他有交易往来的债市中人。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债市的这一系列窝案,已经引发高层震怒。
此后涉案者包括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万家基金前明星债券基金经理邹昱、齐鲁银行资金市场部徐大祝等。
在有关部门最终定案之前,这些被调查者看上去都是一桩桩孤案。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与展开,债市这些年发展中的一类痼疾渐渐显山露水,其问题之广之深,显然已经超出“水至清则无鱼”的理解范畴。由于内控机制缺失和监管漏洞,个人的逐利行为由于金融机构治理缺陷、内控漏洞而不断放大甚至失控,债市机构与个人之间的利益输送问题,其普遍和严重性,堪比公募基金的“老鼠仓”。
“股票老鼠仓还有价格下跌的风险,债市‘老鼠仓’简直是完全没风险,只有净收益!”一位负责调查此案的警官在摸透了丙类户“财富秘籍”后,愤愤不平说道。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债市的这一系列窝案,已经引发高层震怒。业内均听闻,这一案件有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的批示,要彻查到底。
4月开始,此前进行了一年多的秘密调查,升级为监管的公开行动。今年银行间市场将接受审计署的例行审计。4月中旬,公安部门的专案组赴中国银行上海资金中心调查取证。4月16日晚,上海证管办通知券商和基金等机构,即日汇报并协助调查代持类交易。
4月17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及交易商协会定于5月开始对银行间市场大规模检查。“这是央行对市场的警示。”一位市场人士称。
在2011年发现了丙类户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后,央行金融市场司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亡羊补牢之举,如2011年底禁止甲类户即商业银行为丙类户垫资、提高丙类户开户门槛等; 2013年1月取消债券发行的点差保护等措施。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