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财经要闻 > 正文

精准滴灌实体 稳金融多策酝酿中

2019年04月16日08:58  来源:经济参考报

5034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之一即是为实体经济创造更为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发布多项稳金融相关政策,一方面旨在降低融资成本稳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旨在防范化解风险稳定金融运行。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尤其是发挥直接融资市场和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着力稳定实体融资,与此同时,也将避免大水漫灌,加码定向货币政策工具,针对痛点精准发力。

  多措并举稳金融服务实体

  稳金融的内涵之一就是“稳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撰文指出,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出现“脱实向虚”倾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自我循环或者过多流向房地产市场等问题造成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凸显。他表示,稳金融服务,就是要着力解决金融“脱实向虚”、自我空转、自我循环等问题,尤其要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稳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年初至今,多项政策已经相继落地。一方面,货币政策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持续发力,旨在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也意图“精准滴灌”,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以货币政策为例,央行创设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旨在为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央行还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标准以增加定向降准覆盖面,以及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监管政策方面,银保监会则先后发布多份文件,从考核指标入手,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同时要求银行建立健全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引导银行“敢贷、愿贷、能贷”,将资金精准滴灌至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央行最新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全面回暖,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强。数据显示,今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1.69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2.86万亿元,M2广义货币同比增速达8.2%,三者均超过市场预期。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一季度社融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29万亿元,同比多增1.44万亿元。

  稳金融运行重在防范化解风险

  在稳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稳金融的着力点还包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稳金融运行。从治理影子银行,到规范网贷发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实现了从传统金融到新金融风险的全面排查和防控。

  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已经接近一年。业内人士表示,针对同业业务、理财资管业务,监管部门持续加强规范,防止了金融脱实向虚和金融空转,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影子银行规模在2018年收缩了6%左右,通道业务、嵌套业务有所下降。

  针对新金融以及以新金融为幌子的非法活动,监管部门也在加大监管力度。以网贷行业为例,监管层正就网贷备案细则征求意见,根据目前拟定方案,网贷机构将按照经营范围划分为单一省级区域经营和全国经营两类,并需分别缴纳不同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出借人出借余额也将受到严控,在不同网贷机构合计出借余额拟不得超过50万元。监管层力争今年下半年启动部分省(市)试点备案工作。

  “监管部门对网贷行业实施更严格的监管,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此前部分新金融机构的野蛮生长,个人理财市场由此逐渐恢复理性。未来,监管层也将引导新金融更为合规地发展。”江山控股研究院联席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建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打击非法集资的力度也在加大。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日前正式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国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整治活动。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还表示,目前正推动《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尽快出台,力争今年上半年颁布实施。

  数据表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我国宏观杠杆率过快增长态势得到遏制。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此前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7年,我国杠杆率的年平均涨幅是11.8个百分点,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杠杆率比2017年下降1.5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首次实现降杠杆。

  酝酿多策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稳金融相关政策一方面可以为实体企业输送更多金融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为其发展创造更为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从这个角度而言,稳金融正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尤其是发挥直接融资市场和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来着力稳定实体融资,与此同时,也避免大水漫灌,加码定向政策工具针对痛点精准发力。

  “稳金融不能脱离金融的基本目标,即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助力经济平稳发展。我国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金融服务实体需要更多发挥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作用,让企业能从银行之外的渠道获得资金,也让金融市场的层次更为丰富。”李建军表示。

  李建军还表示,为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也应实现分层发展,大型金融机构可定位为服务全国的机构,而中小金融机构则更多服务当地企业。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期的是,今年监管部门将推动更多中小金融机构成立和壮大,以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此前表示,将完善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管理体制,推动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小微支行和社区支行,批准设立民营银行,促进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信托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回归本源。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对记者表示,未来货币政策、监管政策有可能进一步向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倾斜,定向政策工具操作力度会逐步加码。例如,央行或继续运用定向降准、TMLF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其中,为降低民营、中小企业实际利率水平,预计后期TMLF的操作力度可能会有明显加大。这一方面有助于政策针对痛点精准发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控制宏观杠杆率,避免大水漫灌。

文章关键词:实体 金融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资本市场促改革 实体经济添利好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同日,中国证监会就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现

    截至目前,除湖北外,全国银行保险机构复工率约97%,银行保险网点复工率达到99%;湖北省有六成多银行保险机构、九成银行保险网点复工,武汉市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到岗率、网点复工率稳步提升,基本金融服务得到有效保障。

  • 平安产险焦作中支携手多氟多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工业稳定发展是经济平稳增长的“压舱石”,金融保险保障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减震器”。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保险企业与实体经济更要凝聚共识,密切合作,才能更好的推进国民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

  • 贷款利率下行 实体经济受益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利率是资金的价格,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贷款利率走向如何?背后是怎样的传导机制?未来如何进一步有效引导贷款利率?记者进行了采访。

  • 一季度信贷支持针对性有效性增强

    今年一季度是实体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承压期。在此期间,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一季度,各项贷款增加7.1万亿元,是季度最高水平。

  • 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打造特色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全面贯彻中央和国家要求,以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为导向,着力整合科技、授信、财务、人力、客户等内部资源,以及政府资源、数据资源、社会资源等外部资源,集中全行力量和智慧,打造具有中信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 多金融数据超预期 资金加速输血实体

    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2.85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15万亿元,广义货币(M2) 同比增速重回两位数……最新出炉的3月多个金融数据增长超过预期,显示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正在快速恢复,也显示疫情暴发以来打出的宏观政策组合拳的效果逐步显现。

  • 金融委: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

    记者8日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7日召开第二十五次会议,总结近期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展,并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部署。

  • 定向降准释放4000亿元 支持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

    中国人民银行3日宣布,决定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并下调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至0.35%。当日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定向降准和下调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 银保监会出台新规:促进险资服务实体经济

    为规范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统一保险资管产品监管标准,引导保险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银保监会制定了《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