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下调中国评级背后:15万亿地方债堪忧
政府负债的权力必须关进笼子
一位分析人士称,未来重点是进一步摸清地方政府资产,作为偿债保障。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编制资产负债表,也可加强地方政府信用透明性。
去年末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新政,旨在限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扩大,避免地方债务风险进一步积累,尤其是影子债务的无序扩张。
诚如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近日所言,对于地方债务,要分门别类,先采取一些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再研究什么样的制度,开一条正道,堵住那些歪门。
中诚信证券评估公司副总裁陈斌日前撰文称,从主流的分析研究看,市场基本上还是相信借给政府的钱是安全的。因为政府的可用资源、现金流、投资资产、期限配置、市场流动性等因素支撑了现有融资规模。
不过,陈斌认为,对未来的担心包含着两层忧虑:政府负债的限度在哪里;谁看管着政府借钱。即政府负债的权限与责任、负债的程序与监督,归纳在一起,就是政府负债的权力必须要关进笼子。而这个笼子的支柱就是纪律性和透明度。
“没有纪律约束和透明度的负债行为是夜路狂奔。狂奔在路上的不仅有政府及其相关发行人,更有掏了真金白银的投资者。”陈斌说。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经济学者说,地方投融资平台经过过去两年的展期,到今年已经拖不动了,目前的方案是建立地方政府的资产管理公司,标志着政府可能在地方财政上有些新构想。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蓉认为,一旦地方融资平台出现难以清偿债务的情况,风险最终会转嫁到所借贷的银行。如果地方政府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随着风险向上级传导,地方债务的偿还责任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兜底。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金融稳定目标上存在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称问题,意味着银行对地方政府而言已经蜕变为一块典型的公共地,地方政府对国有银行有‘过度放牧’的激励。”李蓉称,尽管中央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控制地方融资风险,但地方政府一般通过对地方控股和全资金融机构的干预,并没有慎重考虑还贷的成本,从而过度放大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比经济下滑更危险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的烟幕弹下,再次拿出庞大的投资计划,将政绩留给自己,将债务留给银行和后任,这种多年来累积的风险已经无以复加,不下决心解决,则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可怕的定时炸弹,炸掉中国经济的未来。李蓉对此不无忧虑。摄影记者/高育文
(董云峰)
相关新闻
更多>>